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8年賺進16億:操盤手的不敗投資術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財經 | 投資理財

8年賺進16億:操盤手的不敗投資術

8年賺進16億:操盤手的不敗投資術
撰文者:張智超
精選書摘 2012.11.19

「每個人一輩子有兩杯水要喝,
一杯是苦的,一杯是甜的。

我很高興,你在年輕時,就先喝到苦的那一杯。」

15年前我慘遭融資斷頭,2週內賠掉1200萬,母親30年積蓄付諸流水,媽媽完全沒有責怪我,只對我說了這句話。

從在當時可謂之豪宅,位於信義路四段與敦化南路交叉路口的自有住宅,搬到出租小套房的前夜,媽媽打包行李的背影,讓我永生難忘。

廣告

「要求極限,才能品嘗卓越。」那天夜晚,我對自己許下了這樣的承諾。

巴菲特給我「投資便能致富」的啟示

追溯自己踏入證券業的起源,與華倫.巴菲特(Warren Edward Buffett)有很直接的關係。他打破了我對邁向富有之路的封閉想像。

原來,想要有優渥的經濟生活,不必非得投胎在國泰、富邦等豪門世家。巴菲特只是一個普通人,但他靠自己的努力、靠精準的投資,便可成為全球排名第二的富翁;這讓我相信,只要下定決心,朝投資高手的目標前進,必然能完成我想要給家人過好生活的夢想。

廣告

於是,愛玩而成績不算出色的我,踏著眾家同學跌了一地的眼鏡碎片,走進台大財務金融所,開始學習投資的各種理論。同時,也接手處理媽媽(菜籃族型投資人)在1989年股市大崩盤後慘遭套牢的殘股,取得35萬元的資金後,我正式前進股市。

一天賺一台汽車,獲封校園投資神童

除了到學校上課或打打籃球,我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放在投資上,不到半年,才念研究所一年級的我,就賺進人生第一個100萬元。曾經在一天內,帳上獲利便達50至60萬元,等於是在一天裡賺到一台汽車。

看準趨勢、標的且操作獲利,讓我的自信心不斷脹大,媽媽也把家裡的儲蓄和房子貸款拿到的錢,一併交給我進行投資。透過投資獲利及融資操作,讓我手上的資金部位從100萬加到500萬後,我也不負期望地,在短短兩個月又把500萬變成1,200萬元。

我的投資績效和在號子裡的名氣傳開來後,吸引新聞媒體前來採訪,並將我喻為「校園投資神童」、「校園股神」。

豈料,就在研究所畢業前,狂浪襲來,捲走所有的資金和美夢,付出高達千萬的學費,更幾乎賠上全家的財產。我不斷地卡在「想賣,但賣不掉」和「可以賣,但價位落差太大」的困境中,平均一天就賠掉150萬元,7、8個交易日就賠光手上的資本。

說我不傻眼,是騙人的!當時還是個學生的我,哪有可能承受這麼大的跌幅。我很躊躇,不知道該怎麼跟媽媽說,「1,200萬元的資金幾乎都沒了」,我真正難過的不是錢輸掉了,而是怕媽媽的心碎了。我是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媽媽白手起家,辛苦地賺錢,30年來的積蓄卻被我兩週內在股市賠光。

還記得咬著牙將事實攤開來說的那天,媽媽一臉愕然與不可置信的表情:「那麼多的錢,怎麼可能說沒有,就沒有了?至少還會有個3、4成吧!」我仔細地解釋融資等相關操作機制後,才讓媽媽相信,「錢,真的是沒有了」,客廳裡隨即陷入一陣沉默,我也靜靜地等著媽媽或大罵或哭泣的各種情緒反應。

沒想到媽媽完全沒有責怪我,當下我忍不住痛哭,也因此更加自責。我心裡只有一個念頭,就是有朝一日,要反敗為勝。

如今,我雖然因為8年內為兩家公司賺進16億元的絕佳戰績,而獲得證券業最高榮耀「金彝獎」的殊榮,卻也曾經犯過「全天下投資人都犯過的錯」,像是只看技術面買股、跟著市場的氛圍走等等,但在重挫過後,從失敗中獲得體會,才能有今日的操盤好成績。

股海中從來沒有一帆風順的神話。或許你也曾身陷人生的谷底,但請你千萬不要放棄,要相信「努力學習,終能致富」。

10大迷思,讓你永賠不賺

我非常愛看投資書,也常常把書中教的方法運用在股市,但隨著市場經驗的累積,我發現,書中的錯誤觀念還真不少!到底是哪些似是而非的觀念,天天在侵蝕你的財富?

迷思一:精通總經趨勢、看準大盤走向,就一定會賺?

總經資訊雖然在掌握股市大盤的多空趨勢上,有很正面的幫助,但景氣對策訊號等指標不能直接告訴你,哪檔個股會獲利!

因此,即使你再怎麼喜歡總經,也不要花太多時間或太依賴它來做投資決策,應把用於投資上的時間,做80%和20%的分配——拿80%的時間來研究個股的基本面資訊,20%的時間用以了解歐債問題等總經議題;切勿本末倒置,把80%的時間看總經和大盤,20%的時間用於研究股票基本面。

迷思二:營收、獲利創新高的企業,未來成長性就高?

過度依賴財報數字的投資人,往往比不看財報的投資人,更容易落入公司派設下的陷阱,虧損幅度更多,風險更大。

基本上,企業公布月營收大幅上揚或本季的EPS大漲,都是「過去」的事,投資人必須在看到或聽到企業的營收、獲利成長時,去合理地懷疑它背後的推動力是什麼,假如推動力是因為企業有新業務,表示公司的體質變好,可將其列入觀察名單中,適時買進;假如是機會財,那就要離它遠一點才安全。

迷思三:低利率時代,高殖利率個股比定存更好賺?

台灣投資人近年來偏好投資高殖利率的個股,覺得把錢放在銀行定存,僅能賺取不到2%的利息,倒不如買高殖利率的股票,可以有5至6%的獲利,比定存高出3倍。

這個說法,看起來好像頗為合理,卻犯了一個投資上的大忌,就是沒考量到不同投資工具間的差異性,讓自己陷入更大的風險中。再者,企業由人組成,它會隨著時空環境、公司經營情況而產生變化,過往有高殖利率,不表示未來也有。

迷思四:投資股票很簡單,買當下最好的公司就對了?

有些投資專家被問及投資建議時,會很直接地回答「買當下最好的公司」,若再進一步被追問時,往往會以當下股價最高的企業(即股王)為例作結,既安全又省事。因為股王之所以為股王,就是它們正站在產業的主流趨勢線上,且前景看好。問題在於,專家們「忘了」說,股王是會改朝換代的。

從當下的眼光來看,股王確實是不錯的公司,可是把時間拉長後,就會發現股王不僅不是好的投資標的,還是風險極高的個股。如果投資人非要買股王不可,就得在它風華最盛的1到2年內(電子類股股王在位期較短)進行短線操作,千萬別想與它長相廝守。

迷思五:搭智慧型手機順風車,選Apple概念股就對了?

股市最怕炒作一時的風潮和流行,讓股市或類股股價很快達到過熱的情況,偏偏台股市場最愛各種「概念股」風潮。就拿近年來最夯的、三不五時就出現在財經報紙頭版的「Apple概念股」為例,和Apple搭得上邊的產品鏈供應商一字排開,形成一張張漂亮的表格。但被列在上頭的企業,其接到的Apple訂單占公司營收的比重多少?接Apple訂單是賺錢,還是賠錢⋯⋯等資訊,都沒有細談。

什麼?接Apple訂單的會賠錢?

當然!投資人不要傻傻地以為只要是接到Apple訂單的企業,就能因為Apple產品大賣而賺錢。因為有不少公司為了搶到Apple的訂單,把產品價格壓得很低,導致產品毛利率大降,甚至有賠錢接單的情況,目的是為了掛上「Apple供應商」的頭銜,以便獲得其他企業的訂單;而更壞心一點的企業,就是為了靠概念股題材炒股獲利。

這些被納入概念股名單的企業,「含金量」各有不同,有些可能連18K都不到,不過就是灑上些金粉的三、四級企業,或者是踏入相關領域不久,公司本身的經營模式還未健全,甚至連如何讓經營模式或相關技術成功地轉換成讓公司獲利的工具,都還不摸清楚。投資這樣的概念股企業,就只能賠錢出場,投資風險僅次於機會財。

迷思六:挑到好股後,隨時買,不要賣,就會大賺?

每次只要聽到投資人說,他買了某間好公司的股票,要留著慢慢等它漲,或者是一直買進某檔「好股」,要留做未來孩子出國留學經費時,我心裡都會忍不住大喊,「拜託!這是誰教你們的笨觀念?」這種認為存股可產生「複利效果」的想法,是大錯特錯。

首先,在這世界上唯一有複利效果的,就只有銀行精心設計,用來賺利息錢的各項貸款商品才有,股票投資是一丁點都搆不上邊。「長期投資可享有複利效果」,充其量只是行銷話術,並不適用在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台股市場。

再者,企業是由人組成的,而「人是會變的」。可能因為資產的多寡、經營事業的心境不同、健康或體力的差異,抑或經濟景氣的好壞、產業結構的變化等,都會使經營企業的「人」產生改變,進而讓企業也跟著改變。

我的建議是,如果你對企業的經營情況有疑問,可以直接打電話到公司提問。千萬別想說,「我才買幾張股票,又不是大股東,怎麼好意思打電話去問東問西?」

投資人要記得,無論持有的股票張數多少,你都是公司的股東,都有權利要求公司說明經營現況。而上市櫃公司不但有義務要回答股東的問題,還設有投資人關係部門,專門處理一般及法人投資人對公司經營的所有提問。所以,不用怕,有問題就要大膽打去問!

迷思七:外資影響大,只要跟著做,就能穩賺不賠?

以目前外資占台股比重達1/3,且有比重愈來愈高的趨勢下,了解外資的動向是有必要的。可是,外資有退休基金、對沖基金等不同種類,市場操作的方式也各異,沒有那麼容易解讀。

以影響市場較大的對沖基金來說,都是一手做多、一手做空,除了專業操盤手可以透過相關數據去查詢和勾稽,以了解外資的動向外,散戶型投資人或坊間的「投資專家」,只能看得到外資期貨多、空單或股票買賣超數據,等於只看到一半!若據此解讀外資動向、跟進操作,就會陷入五里霧中,弄得自己頭昏腦脹。

除此之外,外資報告是外資提供給所有客戶的投資評估建議。然而,報告在出爐前,都會先告知VIP級的大客戶,讓大客戶們可以提前操作;有時,也要因應為數眾多的客戶利益,刻意做多或做空個股。

因此,當外資報告流出或被媒體報導時,要不是客戶們「該做都做完了」,報告內容已不具參考價值;再不就是客戶們好整以暇地,坐等投資人「同樂」,報告內容「極具參考價值」。這麼高的資訊不對稱性,讓一般投資人幾乎只能處於挨打的地位。

所以,投資人別花太多時間去追蹤外資動向,也別忙著接收結論,而是要了解外資操作的背後邏輯,養成對投資獨立判斷與分析的能力,才不會淪為替別人賺錢的墊腳石。

迷思八:買有富爸爸的公司股票,就是安全型投資?

投資人會買集團股,多半是看好集團效應,也就是俗稱的富爸爸效應。但有富爸爸的上市櫃公司,就一定會有好的投資報酬率嗎?那也未必!得要看富爸爸本身是不是個優質的企業?

有些集團旗下子公司一大堆,「什麼都做,什麼都賣」,但從母集團到子公司,幾乎沒有一家有穩定獲利,這類的集團股,無論是爸爸或兒子,都不值得投資。

倘若是個優質的富爸爸,就要看富爸爸對兒子的關愛程度有多少?一般來說,企業若有個不錯的富爸爸加持,申請上市櫃會順利很多,投資市場也會賦予期待,讓股價有一定的成長性。

但上市之後,得看富爸爸和兒子之間,是否有直接的訂單或業務往來,如果沒有,表示兩方的「關係疏離」,富爸爸效應不大;如果有且比重不小,就表示企業的營收和獲利,有富爸爸在背後做靠山,相對穩當,投資價值較高。

以「兒子眾多」的鴻海為例,生產機殼的鴻準與PCB軟板的臻鼎,和鴻海的業務往來密切,就屬於有靠山型。不過,某些經營不佳的集團股,旗下一大堆子公司,但連母公司本身都經營不好,子公司多半也乏善可陳。若投資人只看集團效應和市場題材,或靠財報數字選股,就會看不清誰才是真正會賺錢的「好兒子」。

迷思九:敢於在危機時入市,才能賺到倍數獲利?

大多數投資人在大型股災或全球型危機爆發後(如2008年金融風暴、2011年歐債危機),都會大幅度地減少投資部位,避免投資虧損,僅有如巴菲特等級的投資大師,才會在危機時入市。

若你問我,危機入市可不可行?我會告訴你,「這是你和大股東能夠平起平坐的唯一機會。」因為只有在股市崩盤時,盤勢及股價雙雙重挫,一般投資人的持股成本,才會較接近大股東。但這個前提是,投資人必須能很清楚地分辨「什麼是好的股票」,否則危機入市給你帶來的就不是機會,而是更大的災難。

迷思十:不管多空,長期投資?

在前面提及的危機入市,是屬於大股災後的特殊進場時點,而在一般相對多頭的牛市與相對空頭的熊市中,投資人還是應該採取「與趨勢為友」的策略,在熊市時淡定,增加現金部分、減碼風險性的股票投資;在牛市時積極,減少現金持有、加碼股市投資。

因此,投資人想在股市裡從容來去,就必須了解市場翻轉的訊號,及早做出調節。如果投資人發現,基本面的總經數據,如領先指標、景氣對策信號,開始由高點往下;同時,代表貨幣供給量能的M1b及M2,也從高檔往下;加上台股指數往下跌破季線等3個訊息出現時,就表示股市將從牛市轉進熊市,要儘快逢高減碼手上的持股。反之,則代表股市將從熊市翻轉進牛市,投資人可以適時地加碼未來成長可期的好公司。

台灣產業以中小企業為主,而中小企業平均壽命為13年,所以,長期投資的觀念必須改為長期追蹤。

【操盤贏家的忠告】

我將這10大迷思細分為3大類,投資者應隨時檢視自己是否犯了這些錯:

1. 愈看愈錯的基本面:精通總經趨勢、看準大盤走向,就一定會賺?營收、獲利創新高的企業,未來成長性就高?低利率時代,高殖利率個股比定存更好賺?投資股票很簡單,買當下最好的公司就對了?

2. 愈相信愈慘的概念:搭智慧型手機順風車,選Apple概念股就對了?挑到好股後,隨時買,不要賣,就會大賺?外資影響大,只要跟著做,就能穩賺不賠?買有富爸爸的公司股票,就是安全型投資?

3. 愈做愈賠的技術面:敢於在危機時入市,才能賺到倍數獲利?不管多空,長期投資?

 

書籍資料

書名:操盤手的萬無一失投資術
作者:張智超
發行日期:2012年11月03日
出版社:商周出版

作者簡介

政大風險管理系畢,台大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

現任大眾證券投資事業處副總經理,歷任日盛證券自營處股票及期貨操盤人、日盛證券研究處半導體組研究員及組長等。

曾獲期交所頒發業務成長卓著金獎,並因穩定績效及多元策略,拿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所頒發的金□獎之傑出證券人才獎。

主張:股票市場多頭會賺錢是正常的,更重要的是空頭也能賺到錢,才是真正厲害的操盤人。也希望在險惡的股票市場中,幫助散戶避開黑心公司派、黑心主力作手;期許投資人運用他的萬無一失投資術,早日達到財務自由的境界,超越經濟不景氣。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投資術 蘋果概念股 操盘手 操盤手 股王 巴菲特
精選書摘
精選書摘
出版社
展開箭頭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