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用美食報導挑人才的黎智英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財經 | 焦點人物

用美食報導挑人才的黎智英

用美食報導挑人才的黎智英
▲旗下媒體攻擊NCC和中華電信,讓壹電視在兩黨候選人民調緊張時過關,引發人遐想。(圖為壹傳媒集團主席黎智英)
(攝影者:張家毓)
撰文者:張瑀庭

「這套理論我已經聽黎說過很多次,害得我邊吃飯邊打呵欠,多半處在恍神狀態,要不是黎家菜很好吃,一定會睡倒過去。」

這是蘋果日報總編輯馬維敏,寫在10月30日蘋果日報專欄「老總手記」的一段話。其中讓我看了會心一笑的一段話,就是「黎家菜很好吃」。在蘋果日報美食版待了將近十年,肥佬黎的愛吃、懂吃,至今讓我覺得無人能及。

全公司上下都知道,每次他拿到剛出刊的《壹周刊》和《蘋果日報》,第一個翻閱的就是美食版,而且還按圖索驥私下約朋友去試吃。《壹周刊》更是有一個不成文的福利,只要當週哪一組做到封面報導,就可以選當週報導的美食當作犒賞。

廣告

黎智英私下愛吃、懂吃、重視吃,他跑到法國親自學做菜,在《壹周刊》「事實與偏見」專欄中,多次寫到他到各國吃喝的經驗,甚至告訴讀者他老的時候要開小餐館,連小館子中要賣什麼都寫得一清二楚。

外面的人都以為,做美食記者超爽,工作即福利,天曉得,每次的報導出刊,我的神經和皮都繃緊緊。只要讀者會、鋤報會,大家對美食有意見,認為報導不實,我就倒大楣了。記得有一次,香港的同事看了台灣蘋果日報報導的香港點心坊,跑去品嚐,卻發生蝦餃才一挾起皮就破掉的悲劇,最後我們竟然差點有人要辭職負責!結果,香港的美食和旅遊,變成我們能不碰就不碰的「地雷」。

我曾經多次收到他請秘書拿下來的Note,上面寫滿他對美食報導看完的想法和建議。而且,他也肯花大錢去培養專業的美食記者。他願意讓美食記者到餐廳匿名試吃,回來報帳,因為「我不要你們欠人家人情,就只寫好話。」他說。

就連用人,他都十分「美食化」。早期《蘋果日報》創辦時,他徵選一級主管,竟要求所有的主管一律都要寫三篇美食報導來檢討。很多人都覺得奇怪,明明就是跑政治線的記者,卻硬要他們寫美食報導,豈不傻眼。但黎智英有自己的一套邏輯,他認為,如果可以把「美食」寫好,寫其他報導就不成問題。

廣告

在他的薰陶下,全公司的人都變得很愛吃,導致公司的員工餐廳三天兩頭常常易主,因為大家都覺得餐廳菜色少變化、太難吃。後來因為員工太難搞,員工餐廳開出非常優渥的條件,免租金、免水電、提供所有的設備,只要外面的工作人員肯來。最後竟然還是無法讓同仁滿意。

在商場上,黎智英沒有半個朋友,私下卻以吃會友。在台灣美食圈,他結識不少主廚、美食家好友。一位江浙菜老闆娘曾跟我說:「黎先生私下其實真是很重視情義的一個人。」原來黎智英吃了她的家常好菜,非常驚訝她的天份,於是安排招待她和先生到香港吃喝他認為香港最棒的美食,希望就此讓她見識和增強做菜的功力。還有,黎智英會送家裡的主廚到順德學做失傳的老菜,然後當黎智英試菜的時候,就會派司機,接送他開餐廳的好友到陽明山,跟他的主廚學習。

「左手拿藥罐,右手拿雙筷」。這就是黎智英,一位嗜美食如命的報社老闆。當大家都在關心,壹傳媒轉手,裸體加屍體的報導會不會收斂?我心裡想得卻是,未來還會不會有這麼一群衝鋒陷陣的美食記者,繼續讓台灣讀者口福滿滿呢?

作者簡介_張瑀庭

專業美食家,前《蘋果日報》美食組組長,目前是創新科技大學餐旅管理系助理教授。出版作品有:《只吃好東西》、《只吃好東西2-好吃的理由》。擁有廚師執照和護理師執照,超過15年的美食記者生涯,體悟到「吃好東西,是愛自己的開始。」目前除了在桃園創新科技大學教授餐飲文化,還常舉辦美食團、美食餐會等活動,也是新聞、電視節目常受邀的來賓。私下教授健康烹飪、演講,還固定在飛碟電台的「下班女王」節目與朱衛茵一起談美食。臉書粉絲專頁「張瑀庭只吃好東西」、部落格「張瑀庭只吃好東西」。

「張瑀庭只吃好東西」專欄文章列表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壹傳媒 美食 壹週刊 黎智英 蘋果日報
張瑀庭只吃好東西
張瑀庭只吃好東西
張瑀庭
展開箭頭

專業美食家,前《蘋果日報》美食組組長,出版作品有:《只吃好東西》、《只吃好東西2-好吃的理由》。擁有廚師執照和護理師執照,超過15年的美食記者生涯,體悟到「吃好東西,是愛自己的開始。」目前除了帶美食團、教烹飪、演講、上電視通告外,還固定在飛碟電台的「下班女王」節目與朱衛茵一起談美食。臉書粉絲專頁「張瑀庭只吃好東西」。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