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從「李婉鈺酒醉闖禍」事件思考:看新聞時,為什麼我們會變得無感冷漠?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心靈成長

從「李婉鈺酒醉闖禍」事件思考:看新聞時,為什麼我們會變得無感冷漠?

從「李婉鈺酒醉闖禍」事件思考:看新聞時,為什麼我們會變得無感冷漠?
圖片來源:「李婉鈺的園地」臉書專頁
撰文者:洪雪珍
洪雪珍專欄 2017.12.01

最近新北市議員李婉鈺又鬧事了,晚上跑到雲林老鄉、親民黨主任張碩文家猛按門鈴,張碩文不在家,他的妻女不應門,吵得鄰居出面阻止,一言不合之下,李婉鈺撕門聯,與鄰居口角,還打了警察。這條新聞,上遍各家媒體,電視不斷重播。

這不是李婉鈺第一次鬧事,這麼嚴重脫序的行為,已經不只是酒後鬧事而已,當然我不是心理師,也不是精神科醫師,不可以率爾判定,但我個人感覺,她可能是心理上或精神上生病了。

除此之外,日前桃園一對新人婚宴上,一名女子疑似想白吃白喝被發現,惱羞成怒拍桌大罵、潑果汁,整個過程被拍下在網路上流傳,引起眾怒,甚至被肉搜。後來才有友人出面說解釋,她其實是有躁鬱症的單親媽媽,強調「她只是一位沒人照顧的病人而已」希望大家能原諒她。

廣告

我要說的重點有兩個:

1.難道媒體看不出來她們生病了嗎?

2.如果我們不會對一個身體上生病的人圍觀,加以指指點點,甚至嘲笑譏諷,那麼對於心理生病的人,也不應該這麼做。

看新聞時,為什麼我們會變得無感冷漠?

廣告

你有沒有想過,平常日子我們都是很有同情心,遇到別人有困難時一定會關心並伸出援手,為什麼到了看新聞時,會變成另一個無感冷漠的人呢?這就是心理學上著名的「責任分散效應」,以下摘自MBA智庫百科:

1964年某一天凌晨三點,美國紐約效外某公寓前,一名女子遇刺大喊救命,附近住戶亮起了燈,打開了窗戶,凶手嚇跑了。當一切恢復平靜後,凶手又返回作案,女子再度大叫,凶手逃跑了。當女子認為已經無事,回到自己家上樓時,凶手又一次出現,將她殺死在樓梯上。

整個過程,至少有38名鄰居到窗前觀看,卻無一人來救她,也無一人打電話報警,引起紐約社會爭議,也引起社會心理學家的重視和思考,做了大量的實驗與研究,後來把這種眾多的旁觀者見死不救的現象稱為「責任分散效應」。

一般人或許會解釋這是道德淪喪,但是社會心理學家發現並不是,因為當有人遇到困難時,假使只有一個人在現場能夠提供幫助,他會清醒地意識到是自己的責任,一定要想辦法幫忙,否則會感到內疚;相反地,假使有許多人在場的話,責任就會分散,還會想說:「我不去救,別人會去救。」

責任分散了,我們變成社會的旁觀者

結果,就造成「集體冷漠」的局面,也就是事不關己,人人都成為旁觀者,所以「責任分散效應」也稱為「旁觀者效應」。

當媒體在追新聞時,對於當事人進行「圍捕」或「追殺」,而我們透過電視或網路觀看,像在看真人實境秀一樣,其實和紐約命案是一樣的情境,而我們都不覺得自己有責任阻止這一場追殺,這就是「責任分散效應」。

在新聞娛樂化的今天,也許你會覺得不過是在看一則新聞,有那麼嚴重嗎?是的,它就是很嚴重,反映的是我們人性墮落的一面。

當我們不再持著這樣的心態看新聞時,台灣的媒體才有得救,而下一代就少受不當的傳播污染!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洪雪珍粉絲專頁》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事件 無感
洪雪珍專欄
洪雪珍專欄
洪雪珍
展開箭頭

暢銷職場作家 

FB粉絲團:https://goo.gl/0slQx5
LINE@:https://line.me/R/ti/p/%40bfj9781d
YouTube:https://reurl.cc/jD2nn
第二曲線學院:https://www.curve2.tw/

學歷:政大新聞系、台大商學所
歷任:yes123求職網-副總經理、自由時報-行銷經理、台北愛樂電台-協理兼行銷總監、聯合報-主編
專欄:yahoo、商周網站、今周刊網站、大人社團等
線上寫作課:個人品牌寫作力
著作:《這世界,是留給膽子大的人 》《失業教我們的事:想吃雞腿,就別勉強啃雞肋》《要獨立老,不要孤獨老》《你的強大,就是你的自由》《哪有工作不委屈,沒有工作你會更委屈》


作者: 洪雪珍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2/1/13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