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給警察看一下證件又不會死?」這些人不是沒法律常識,是對「權力」太沒想像力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教育趨勢

「給警察看一下證件又不會死?」這些人不是沒法律常識,是對「權力」太沒想像力

「給警察看一下證件又不會死?」這些人不是沒法律常識,是對「權力」太沒想像力
圖片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溫朗東
教育online 2017.03.21

客委會主委李永得無故被警察臨檢,這毫不稀奇,中華民國的日常罷了。

每個有公民意識的人都知道,警察是不能隨意查證他人身份的,最低限度必須要合理懷疑(有某些跡象證據)有犯罪嫌疑。詳參「釋字535」跟「警察職權行使法第六條」。

新聞底下的網友投票,有兩萬多人贊成警方臨檢證件,反對的不過一千多人。20:1,這就是公民素養的金字塔。你如果覺得警察隨意臨檢不太對勁,你就贏過95%的人。

廣告

這95%的人,缺乏的不是法律意識,而是想像力。在他們的想像中,你清清白白,就不必怕臨檢。你怕,就是你心裡有鬼。警察權力越多,社會才越安定。哪怕有個萬一,警察真的誤會了,你也是拿個證件而已,問個兩句就放行,稱不上什麼傷害…以上,是95%人貧乏的想像。

真實的世界是,只要有權力,哪怕是多麼小的權力,都有可能被濫用,濫用的可能性遠超於這95%人的想像-除非他們親身遇到。

如果我是一個警察,今天又要值班,好幾天沒看到小孩,想著要去繳手機網路水電帳單,還擔心不在家的時候老婆外遇。走在路上,我看到一個人不順眼,我說不出哪裡不對,可能這個世界就是不對,但更可能是「這個人本身」不對。

他看我一眼,我不知道他為什麼可以看我,他看不起我嗎?他算老幾?他不懂得什麼叫「尊重」嗎?我叫他出示證件,他不高興,我更不高興。「我又不是壞人。」他說。「壞人會寫在臉上嗎?」我說。「所以你說我是壞人囉。」他語氣越加憤怒。我知道他心裡有鬼,就算沒有,他也缺乏對公權力基本的尊重。「證件拿出來,我說最後一次。不要跟我玩,我知道你想玩什麼。」我冷酷的跟他講。「幹你X」他說。

廣告

於是他被依妨礙公務罪移送法辦。

這不是什麼杜撰的情節,這是中華民國的日常。

好了,你說:「那警察就不能臨檢嗎?這樣怎麼抓壞人?」問得很好,警察當然可以臨檢,只是不能隨便路上抓一個人來臨檢。但最最困難的是,什麼算是「犯罪嫌疑」?看到警察繞路走開算不算?他可能只是剛好想到雨傘放在店家回頭去拿。穿著風衣拖鞋看了警察一眼算不算?他可能只是客委會主委。

很誠實也很誠懇的說,臨檢的標準,法律人說得再多,最後落實到基層,還是得要看值勤員警的心證判斷。我們不可能在立法技術上明定「合理/不合理的臨檢原因」,因為沒有任何一項跡象可以直接指向犯罪嫌疑。我們只能相信警方的訓練與經驗。

但是,這份信任不是沒條件的,這份信任必須建築在「可供檢驗」的基礎上。員警的判斷有時對有時錯,有時抓到嫌犯,有時只是製造倒楣鬼。重點是,所有的臨檢都應該要錄音錄影,所有基層員警值勤都應該強制使用密錄器,引起爭議時可供檢驗。

沒有人想打擊警察士氣。但警察的士氣,不是建築在「警察的判斷必然正確」的盲信上,這種威權的意識型態行之有年,連市長也不能避免,是台灣人的悲哀。

警察的士氣,建築在「可供檢驗」的自信上,你行得正坐得正,就不要怕公眾檢視。如果我們要求民眾不要怕警察,我們也應該要求警察不要怕民眾。我不怕你臨檢,你也不要怕亂臨檢會被投訴揭發。這很公平。

我不怕你,你也不怕我,這是法治。我怕你,你為所欲為,就算帶來表面的秩序,依然是威權。

警察的臨檢判斷越精準,越經得起檢驗,人民的信賴度就越高。出於人民恐懼的士氣叫威權,出於人民信任的士氣叫權威。

大家都希望有充滿士氣的警察、和諧安定的社會。但你要威權,還是權威?

附註:警察職權行使法第6條:

第6條:警察於公共場所或合法進入之場所,得對於下列各款之人查證其身分:
(1)合理懷疑其有犯罪之嫌疑或有犯罪之虞者。
(2)有事實足認其對已發生之犯罪或即將發生之犯罪知情者。
(3)有事實足認為防止其本人或他人生命、身體之具體危害,有查證其身分之必要者。
(4)滯留於有事實足認有陰謀、預備、著手實施重大犯罪或有人犯藏匿之處所者。
(5)滯留於應有停 (居) 留許可之處所,而無停(居)留許可者。
(6)行經指定公共場所、路段及管制站者。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警察外遇 警察 證件 警察權力 警察可以查個資嗎 濫用公權力 警察可以隨意盤查嗎 警察的權力
教育online
教育online
作者共筆
展開箭頭

這是一個提供教育新知、議題、現象的討論平台,從親子的教養話題到教育的哲學思辨,協助關心教育的讀者探觸更多精彩的內容。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