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人生第一份工作該怎麼選?忘掉你熱情與擅長的事,選有「視野」的工作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職場修練

人生第一份工作該怎麼選?忘掉你熱情與擅長的事,選有「視野」的工作

人生第一份工作該怎麼選?忘掉你熱情與擅長的事,選有「視野」的工作
圖片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GREEN
暖心讀冊 2016.09.28

相信大家一定都經歷過類似的情況:逛街的時候拿了兩件衣服,一件是商務型的黑色西裝上衣,而另一件是很具流行感的軍綠色夾克,但因為預算只能購買一件,所以在店家裡一直猶豫不決。

這個時候你會怎麼做選擇呢?

每個人的出發點都會不一樣,有些人會先買便宜的那件,有些人可能會考慮到平常上班都得穿著正式,所以優先購買西裝,有些人可能會因為週日要跟一個新認識的女生約會,所以先買較具流行感的夾克。

廣告

縱使我們的出發點不同,但我們背後考慮的事情其實是一樣的,那就是做這個選擇的「機會成本」,換句話說,做哪個選擇可能會對未來的自己有幫助。

回到最一開始的例子,假設我們能夠預見未來,知道買了那套西裝後,會因為潛在客戶跟我們穿了同牌子的西裝而打開話題,最後順利取得一筆不小的訂單,那就沒什麼好猶豫的了吧? 所以在做任何有關於人生的選擇時,第一個要先弄懂的是,未來的人生「大概」會發生什麼事。

之所以會說「大概」,是因為每個人的人生一定不會一樣,但基本上有10%的人生軌跡會差不多。

我在大一下那年玩票性質的嘗試創業,一開始純粹是因為好玩,但是當我越來越投入,缺課越來越多的時候,我在大二面臨了重要的抉擇。

廣告

我那時候念的學校是私立大學,一學期學費大概要6萬元左右,也就是說一年的學費大概要12萬,加生活費一年的花費大概落在20萬左右。如果把大三大四都念完,那還需要約40萬元的花費,或者說是投資。

那畢業之後會發生什麼事呢?

我念的是資管系摒除掉我個人的喜好(我真的不適合一直坐在電腦前),畢業後如果馬上就業的話,一個月的薪水大約是3萬到3萬5千元。

而當時的我經過一段業務開發經驗的洗禮,我有自信能夠勝任一般的業務工作,而許多的業務工作做得好不好,基本上跟學歷無關,畢竟沒有一個科系叫做業務系,拿著高中學歷頂多是在面試的時候稍微吃一點點虧。

業務的薪水雖然一開始不高,但是加計業績獎金後超過3萬元並不困難。

所以我們如果以三年當成一個區間,那第一個情況會是:前兩年念書,收入是零,花費是40萬元;第三年進入職場工作,假設起薪是3萬5千元,那整年的薪資是42萬元。也就是說,這三年的總獲利相加之下是2萬元。

第二個情況是:直接就業,第一年沒什麼經驗,薪水每月3萬,整年收入是36萬元;之後兩年因為第一年打下的基礎,薪水平均每個月3萬5,所以收入是84萬元。也就是說,這三年的總獲利是100萬元。

讓我們把事情變得簡單一點,把所有外人的雜音、自己的喜好都拿掉,純粹就數字討論,三年獲利2萬跟100萬,你會怎麼選?

當然,你可以反駁說你要顧及家人的感受、當業務的成功機率很低、你不喜歡跟人接觸、你念的是超好的大學畢業起薪會比較高……之類的理由。

大家一定在學校都有做過科學實驗,在實驗的時候往往都有實驗組跟所謂的對照組,而實驗組跟對照組通常只會有一個變因不一樣。例如說實驗組是想測試看看老鼠一個星期都不吃肉的身體變化,對照組就一定是老鼠在一個星期正常進食的身體變化,下一次的實驗會變成老鼠一個星期都只吃肉的身體變化,去對照一個星期都正常進食的身體變化。

這是因為所謂的好與不好,是經過比較之後才有意義,東西要比較,變因要越單一越好。

而我們的選擇是希望人生往比較好的方向發展,而不是比較差的,所以變因也要越單一越好。

或許會有人繼續問:「可是每個人的好與不好定義都不一樣,我怎麼知道哪樣的人生是我真心的覺得好,而且真心喜歡的?」

這個問題是造成我們在每個人生選擇的關鍵階段感到疑惑的最大原因,因為我們根本分不清楚哪樣子的人生是我真心覺得好?

是從早上七點到晚上八點都埋頭工作,拿到一份不錯的薪水?還是彈性的上班,薪水不高卻能保有自己的時間?又或是到海外的城市去見識更多的東西?

這時候讓我們再回到一開始的觀念,做人生選擇的第一件事是,弄懂未來的人生「大概」會發生什麼事。

要弄懂未來的人生「大概」會發生什麼事,需要聽許多人的故事,吸收許多人的人生經驗,也需要自己親身經歷過很多歷程,包含第一次面試、第一次見到爸媽躺在病床上、第一次女友被比自己有社會經驗的人追走、第一次提案成功……等過程,我們才會有弄懂的能力。

簡單說,就像打麻將或打牌一樣,麻將或牌打久了大概就會有個「牌理」,我們就可以知道對方為什麼打這手牌,進而預測他下一手會打什麼牌,雖然不一定準確,但比瞎猜有依據多了。 那麼,當我們還沒有經歷過那麼多,而具有弄懂未來的人生「大概」會發生什麼事的能力以前,該怎麼做人生的抉擇呢?

前陣子我的公司參加一個展覽,在中午休息的時候我好奇地到附近的攤位晃晃,在某個攤位前,有位深邃大眼的女生拿問卷請我填寫,等填寫完問卷之後,她請我進入攤位體驗一下她們公司的產品。

在體驗的過程中,我們也開始閒聊起來,我感覺她很年輕,就隨口問說:「妳應該是實習生吧?」

她微微地露出虎牙,笑咪咪地回答我:「對啊,我現在是政大商學院的大三學生。因為我還不太確定自己畢業後想做什麼,所以想說先來實習看看。」

我一直覺得實習是很棒的事,實習可以讓在學學生們有真正的產業工作經驗,更重要的是可以認識一些在社會上打滾比較久的同事或是直屬上司,你可以從他們的經驗中學習到,工作的頭兩三年,你大概會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通常我們面臨到的第一個抉擇就是,畢業後該做哪份工作?或是繼續念研究所?

我先快速說出我的結論—能夠越快進入就業市場越好,因為剛畢業的我們還不太有能力判斷該不該念研究所,或是該念什麼科系(除非能夠申請上該領域排名全球前二十的研究所,不然我都建議先工作再念)。

而在選擇工作上,我跟大家持的看法不一樣,我的看法是先忘記那些跟熱情有關的事,以及忘記那些我們認為自己擅長的事,去選擇一份盡可能讓我們能夠賺到最多錢,同時聽到最多人生故事的工作。

為什麼要選擇可以同時聽到最多人生故事的工作?因為那會讓你具備弄懂未來的人生「大概」會發生什麼事的能力。

而賺到最多錢的工作?這好像跟我們以往聽到的都不一樣耶!

我知道你的心裡正在這樣吶喊著。

首先,在台灣的教育制度下,學生真的能夠從學校中發現自己生命的熱情之所在?我對這件事情是持否定態度的,而除了像是會計、法律、醫療這種極為專業的科系,學校真的能夠讓你發現自己在哪方面特別有才能?我也不這麼認為。

你可能會說:「但是我有社團跟實習啊,我在社團的時候做了很多事,在實習的時候也學到好多東西。」

我同意,但是我們似乎忽略了兩件事:第一,當學生的時候,往往有家裡的經濟奧援;第二,社團或實習的時候,我們是帶著「學生」的標籤在做事,通常大家會對你多所禮讓,也不會對你犯的錯太計較,因為我們知道你還是「學生」。

但出了社會的正式工作後就不一樣了,有些人會離鄉背井工作,要開始負擔自己所有的生活費,而主管們也不再當你是來實習的「學生」,他們會當你是替公司完成任務的員工。

我身邊大部分的人,在出社會的三年內都會換工作,即使是最優秀頂尖的那群人也一樣,而原因通常是透過工作找到了人生真正的熱情,或是發現自己其實比較擅長做另外一份工作。

假設我們二十八歲的時候要換工作,那我們面臨的情況通常會有下面兩種:

第一種,通常我們在二十八歲的時候爸媽已經接近六十歲了,差不多也從職場退休,這代表著爸媽已經沒有收入了。剛出社會的時候,家裡可能或多或少還能伸出經濟的援手,但等爸媽退休後,我們就算不拿錢回家回饋父母,至少要做到能夠完全獨立。

更何況,爸媽在六十歲左右身體一定會開始走下坡,預料之外的醫療費可能會瞬間吃掉爸媽準備好的退休金。

第二種,通常二十八歲的時候我們也穩定了,不再是每個週末都要去夜店狂歡的年紀,那時的我們在週末可能只想到安靜的lounge bar跟朋友喝兩杯聊聊,然後趕最後一班捷運回家休息,或是根本累到直接租DVD回家在沙發上看到睡著。

穩定也就代表著可能準備進入人生的下個階段,即使每個人的時間點不一樣,但一般來說,在二十八歲的時候我們會開始收到同學的喜帖,然後想著:「那我呢?」

以上兩種情況不論只發生一種,或是同時發生,都會牽扯到一個很重大的因素,那就是當時的存款有多少。

以我自己為例,我在大公司待了四年多後,發現自己實在不喜歡大公司層層的組織架構,而且經過四年多的歷練,我相信科技的力量在未來會改變些什麼,我想要去參與其中。

所以我想加入科技新創公司,在編制小但行動快速的體制下工作。

乍聽之下這一切好像是順理成章,但我的情況是第一種跟第二種同時發生,我的父母在近幾年身體都有些狀況,我妹已經結婚生子,而我準備跟我超棒的女友結婚。

這時候如果戶頭沒有留著一些錢,那是不是很慘?

所以我建議第一份工作一定要把薪資當作非常優先考量的原因在於,你即使在第一份工作更認識了自己,能夠知道自己想要或是適合做什麼,但當時的你可能不一定有選擇的「餘地」了。

所以第一份工作能不能夠讓自己存到錢,非常重要,你戶頭的數字越多,你能夠做選擇的空間就越大。

另一方面,當第一份工作的薪水越高,萬一第二份工作的薪水即使被打折,通常也還能夠應付自己的日常生活開銷。

工作的前三年,就是好好累積自己的視野與存款,讓自己在下一個人生轉折有「能力」也有「餘地」。

書籍簡介__我愛這個現實的城市

 

書名:我愛這個現實的城市
作者:GREEN
出版日期:2016年9月
出版社:先覺出版

「沒有計畫的人,一定會被計畫掉。」

8年前,大家說他叛逆,因為他輟學就業;
8年後,那些曾經不看好他的人,卻後悔自己當初沒有勇氣跟他一樣!

Green邀請大家一起想想:3年後的你,會是什麼模樣?

人生是由無數的選擇堆積出來的,
在面臨關鍵時刻,我們選擇的依據又該是什麼?

你一定問過自己:
大學畢業了,繼續念研究所還是就業?
薪水不錯,但熱情不見了,該換工作嗎?
熱愛工作,但繳完房租,所剩無幾,該堅持下去嗎?
留在北部工作,還是回家陪爸媽?

……

你會迷惘,因為你清楚知道,每個決定,都在選擇你未來的樣子。

You want it, you got it.

【商業周刊圖書】官方粉絲頁

名人書單、商管心法、高效成長、趨勢新知、精選書摘,所有商業周刊新書資訊、限時優惠都在這!閱讀,讓你看見台灣,掌握世界大未來。

立即加入官方粉絲頁:商周讀書會
看更多書摘:商周讀書會專欄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選工作 工作怎麼選 選擇工作的考量 工作該如何選擇 視野 第一份工作重要 第一份工作
暖心讀冊
暖心讀冊
出版社
展開箭頭

愛書人來讀冊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