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標哥熱」真相:他被日本官員奉為在台灣的父親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財經 | 焦點人物

「標哥熱」真相:他被日本官員奉為在台灣的父親

「標哥熱」真相:他被日本官員奉為在台灣的父親
2014年底舉辦的「瀨戶內島波海道」國際自行車賽,吸引31 國車友參加。圖為抵達終點時,愛媛縣知事中村時廣(右2)、廣島縣知事湯崎英彥(左2),邀標哥上台(右1),推崇他對活動的貢獻。 (攝影者:尤子彥)
撰文者:尤子彥
商周茶館 2016.06.14

面對被輕蔑與不屑,你願意花多久時間,贏回讓對方尊敬的眼神?對捷安特老董劉金標來說,答案是比四十年還久。

1491期《商業周刊》刊登了一篇日本資深媒體人野島剛來稿,談捷安特創辦人劉金標,近年因跨海推廣自行車騎乘文化,帶動瀨戶內海「島波海道」單車觀光熱潮,成為當地觀光業救星,讓北海道到九州的十多位地方政府官員排隊求會面,引發席捲日本的「標哥熱」。

報導導言是這樣寫的:「...鴻海收購夏普(Sharp)一事,讓日本民眾心生敬畏,然而,剛結束訪日行的全球最大自行車公司巨大(Giant)創辦人劉金標,則贏得了日本社會的尊敬。」

廣告

這讓我想起,兩年多前採訪整理標哥的人生哲思時,聽他提起一則創業初期往事。標哥說,當年他剛跨入自行車行業,一回,去美國找機會開拓市場,在一場宴會上,伸手要跟一個日本人握手,對方卻不願和他握手,因為那時台灣做的產品品質極差,「產品是怎樣,人格就是那樣,被同等看待。」

那是台灣還是仿冒天堂、海盜王國的年代,標哥一路走來,從一個連日本商人都看不起的生意人,四十多年之後的今天,不但躍居全球自行車業龍頭,更在日本走路有風,還成為「台灣企業家至今在日本最受歡迎的一位」(野島剛語)。從被輕蔑到受尊敬,人前人後的冷暖,點滴落在標哥心頭,我猜,自當再深刻不過了。

但不過就是騎騎腳踏車,為何日本官員卻對捷安特如此感興趣?究竟,標哥又是贏得日人怎樣的「尊敬」?這或許還是讓日本人自己來說,比較精準、客觀些。

以下這段對談,是我2014年9月,赴日採訪愛媛縣知事中村時廣的紀錄(摘自《沒有唯一 哪來第一》商業周刊出版)。這位出身政治世家、曾促成愛媛「松山」-台北「松山」包機對飛的日本民選官員說:「劉董是我在台灣的父親!」

廣告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聽說您曾經從台北騎自行車到宜蘭,挑戰北宜公路的九彎十八拐?

愛媛縣知事中村時廣答(以下簡稱答):是啊,那次是和巨大執行長羅祥安一起騎的,如果現在叫我再去騎一次,我一定不要(大笑)。

問:談談您認識巨大集團劉董事長的過程,是怎樣的緣分開始?

答:三年半前,那時我剛當選知事,想推出一個政策,將連接四國和本州之間,串起6座小島的「島波海道」自行車道活用,並向全世界推廣。一開始並沒有想的很深,只是思考,是不是和世界第一的自行車製造公司連接,是最快的捷徑?於是,當我知道世界第一的製造商是巨大這家公司,便在2011年底,來台與台北溫泉季進行城市交流活動之後,前往台中與劉董事長見面。當時,我還不知道他是怎樣的一個人,但因為有了這次見面的契機,讓我對自行車想法有了徹底的改變。

問:這個改變和您原來對自行車想法,最大的差別是什麼?

答:在日本,自行車是通勤、上學或購物的一般交通工具,但劉董事長教我一件事,如果活用自行車,可以帶給人們三個好處:一個是健康、第二個是生活的意義,另外就是透過車友連結得到的情誼,這就是自行車新文化的內涵,聽到這席話,帶給我內心很大的衝擊。

在那個時間點,我原本想的,只是如何提出島波海道觀光振興方案而已,但聽劉董事長一席話,體認到捷安特對於車子能不能賣出去,只是次要重點,經營企業的使命感是要透過自行車帶給每個人幸福的感覺,自己便覺得相當慚愧。原本僅向他預約一小時的談話,但最後我們談了三個小時,影響我最深的,就是他對於「自行車新文化」的根本想法。

劉董事長說,他要當世界的自行車傳教士,而我現在對自己的目標,就是要當日本的自行車傳教士。

問:在這之前,您不曾接觸過自行車運動嗎?

答:只有一次而已。那次和劉董事長談完話之後,他為了讓我理解現在的自行車和以前多麼不一樣、進步到哪裡,馬上寄了一部試乘車給我,基本上剛好我也想騎自行車,就請捷安特把請款單也寄來給我。這是我的第一部自行車。 另外一件事也讓我非常難忘。

我拜訪劉董事長那時,他原本計劃半年後,到日本另一個地方(編按:北海道)去騎自行車,我跟他說雖然您的計畫已經在進行了,但如果可能,可不可以變更行程到島波海道騎一趟。他回覆我:「如果知事能夠跟我一起騎,我一定會去」,半年之後(2012年5月),劉董事長真的就過來騎自行車。

不只如此,他來島波海道騎車之前,還送給愛媛縣一份大禮,那就是在這邊的今治市,開了一家提供高級自行車租車服務的捷安特直營店,聽說捷安特在日本鄉下城市開店,今治是第一家,我真的被他的果斷能力嚇了一大跳。

問:您第一次和劉董騎車,騎了多遠距離?

答:劉董事長那趟來騎島波海道,我陪他從松山騎到今治約40公里,第二天又騎了70多公里,他那趟四天總共騎了260公里,我只陪他騎120公里左右。那是一次非常快樂的體驗,當下我就產生也要當自行車傳教士的想法。

那次之後,同年9月,他邀我去日月潭騎環湖公路,再來就是騎台北到宜蘭那趟。要去日月潭之前,我聽說劉董事長受了傷不能騎,但當天他還是負傷陪我一起環湖。

問:所以說,如果不是劉董曾來這邊騎車,愛媛就不會舉辦「瀨戶內島波海道‧國際自行車大賽」了嗎?

答:是的,沒有錯。因為有劉董事長的當面啟發,以及他來愛媛騎車之後,引起日本媒體熱烈報導,讓我下決心要辦好國際自行車節,這也是日本頭一次舉辦這樣的大型自行車活動。

由於島波海道不只在愛媛縣內,還連接到廣島縣,要舉辦國際性的自行車活動,必須兩縣攜手一起合作。舉例來說,硬體方面,需增加包括在車道上標示提醒汽車駕駛人,與自行車騎士分享路權的藍線(Blue Line);以及在沿途休息點增設,供專業自行車擺放的專屬車架等,增加友善騎乘環境的基礎建設。除此之外,原本自行車通過島波海道是要收過路費的,經我們和相關部門交涉,從今年七月起,全線騎自行車已可免收通行費了,這在日本國內也是一大創舉。

問:怎會有封閉島波海道高速公路,舉辦大型自行車活動的想法?

答:如果能在寬廣且景色極佳的高架橋上騎車,享受有如海上奔馳般的爽快感覺,對自行車好手們來說,將是難以表達的高興心情。因此,有了封閉高速公路的這樣想法,這也是日本第一次把高速公路停下來,舉辦自行車活動,難度確實相當高,但和我希望將島波海道推向全世界,活化地方經濟的初衷相符。

愛媛縣在推廣自行車風氣,雖在日本起步較慢,但現在卻是最具代表性的,今年六月,美國CNN將島波海道評選為「世界最美麗的七條自行車道」之一,也逐漸吸引國內很多其他鄉鎮的團體來考察。但我感覺,他們還是只把自行車當成振興觀光的一個活動而已,和我一開始想法一樣,而我的想法會改變,正是因為認識了劉董事長。

問:既然也身為自行車傳教士,您接下來打算如何繼續推廣自行車騎乘風氣?

答:我除了兩年多前自己開始騎車之外,也要求縣政府同仁一起騎車,後來推廣的對象,便是愛媛縣所屬的二十個市、町首長,以及縣議員;今年鎖定的,則是經濟界各企業的社長。這些高層人士騎自行車,經常成為媒體報導的素材,一般人看到這些人這個年齡還能這樣騎車,也會改變對自行車的刻版認知,產生想進一步接觸的念頭。

在我「半強迫」(笑)的推廣下,到目前為止,大家的反應都很熱烈,我內人看我每次騎車都這麼快樂,也買了一輛自行車,家裡的汽車也裝了自行車攜車架,周末有時間兩個人就一起去騎車。

除了騎車之外,我也要求每個市町首長今年之內,一定要辦一個自行車的相關活動,我盡量會去參加,像是上週就參加了一個二十公里路程內,爬坡一千公尺高度的挑戰路線。我最終目標是要打造愛媛縣,成為日本自行車新文化發源地,讓島波海道成為車友們最想造訪的「自行車聖地」(Cycling Sanctuary),愛媛縣成為「自行車樂園」(Cycling Paradise)。

問:您曾在公開場合上說過,劉董事長是您「在台灣的父親」。為什麼如此形容和他的關係?

答:我確實受到他非常大的影響,跟他第一次見面時,整個被他的人格特質和溫和的感覺打動,這真的是非常難形容的感覺。我知道他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企業家,對自己也非常嚴格,但他對人、對事的謙虛態度,讓我覺得非常了不起。特別是,73歲時為了推行自行車新文化,他騎自行車繞台灣一圈,不是為公司賣更多車,而是讓大家了解騎自行車的好處。且為了實現環島,開始騎自行車上班,做自己身體的健康管理,這樣的做法,說易行難,但他說到就是做到,普通人是不會這樣的,我非常敬佩。

日本有句話說,稻穗是越飽滿越低垂,劉董事長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這麼成功卻又如此謙虛,讓我很難忘。不只稱他為我「在台灣的父親」,劉董事長的女兒 Vicky(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執行長劉麗珠),也像我在台灣的姐姐,她還教會我唱「愛拼才會贏」這首台語歌呢。

問:劉董事長帶給您的人生觀影響是什麼?

答:(沉思片刻)和一個人相遇往往是命運性的時刻。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有限的人生一定要過得非常有意義,遇到非常棒的人,會讓人生變得很豐富,這是我對於人生的想法。

因為要珍惜每一天,所以當遇到相同理念的人,就會好好交往下去。劉董事長是這樣的人,我也是這樣的人。可以說,認識劉董事長之後,讓我更珍惜這樣的想法。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日本 真相 官員 標哥
商周茶館
商周茶館
商業周刊編輯部
展開箭頭

每個星期四,熱騰騰的《商業周刊》準時上架。一周出刊一次、一年有52個星期;可是,還是有好多採訪幕後,還有好多現場第一手觀察,還有好多只有記者才看得到的小花絮,在一年一萬多頁的紙本雜誌上,你看不到。《商周茶館》開張,吃完了雜誌主菜,再來茶館喝喝茶;商周記者們把藏在報導背後的許多小故事,和讀者分享。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