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說好的「企業人才」呢!搞了半天,小英新內閣為何還是老面孔、自己人?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4/16(二) 晚上7:30直播看這裡!【高效率跨世代管理快論壇】
至頂箭頭

焦點 | 時事分析

說好的「企業人才」呢!搞了半天,小英新內閣為何還是老面孔、自己人?

說好的「企業人才」呢!搞了半天,小英新內閣為何還是老面孔、自己人?
撰文者:田習如
商周茶館 2016.05.10

本集鏡頭一開始,將會從五二○新舊任總統交接典禮的貴賓席上慢慢掃過。艷陽下的貴賓高台點點閃著光,那是滿頭銀髮或童山濯濯的反射。配樂來自滅火器樂團的現場演唱——兩年前為太陽花學運創作的《島嶼天光》,因為新總統蔡英文選前跟這個年輕搖滾樂團約好了,就職典禮時要表演此曲。

在高官區,鏡頭帶到71歲的國防部長、68歲的衛福部長、67歲的外交部長等等,總計36位內閣成員有22位超過60歲,綠營人士自我解嘲,這是「長期照護內閣」。政黨區,有74歲的親民黨宋楚瑜和68歲的國民黨洪秀柱;商界代表區,主要產業的重量級人物也多半是「老」面孔。

畫面與背景音樂的高度反差,製造了「耳目一驚」的觀影情緒,此時再切換到半年前的歷史鏡頭:大選辯論舞台上,蔡英文保證,新政府人事會讓人民「耳目一新」。

廣告

同樣是半年前,剛勝選的加拿大四十四歲總理杜魯多(Justin Trudeau)就職,當時他這麼形容新政府,「很榮幸向各位介紹『有加拿大樣子的加拿大內閣』」。那是一個多數閣員不到五十歲、男女各占一半、來自不同種族的內閣,包括印度裔的國防部長和經濟部長、原住民背景的女性司法部長,以及女性科學部長、國貿部長。

回到五二○典禮的貴賓席,也堪稱「有台灣樣子的台灣內閣」。例如高齡化社會,例如官不聊生(錢少、事多、被立委羞辱),內閣多半由換軌代價低的公立大學學者和屆退文官組成,這個現象從馬政府以來即是。不過,新內閣更大程度反映了總統蔡英文和閣揆林全的「樣子」。

第一波人事宣布,政務委員由八年前綠營首次執政時的政務官,如施俊吉、張景森等人擔綱,理由是他們「資深、有經驗」,有利於跨部會協調的任務。當時外界順著邏輯推測,第一線的部會首長可能會有年輕新面孔,與政務委員「老少配」。不料第二波、第三波人事出爐,不少部會首長卻是比政務委員還要「資深、有經驗」的老文官。

外界期待的老少配,出現在部會首長與政務次長的搭配上。因此,新內閣反映蔡英文和林全的第一個樣子,就是施政運作上的力求保守穩定。除了經濟部長李世光和原能會主委謝曉星,其他首長過去幾乎都擔任過政府部會次長以上職務,對政府內部、府會運作不陌生。蔡、林希望首長們五二○當天一接任就能上手,雖然他們當中有不少人其實還得花些時間,填補過去八年的陌生。

廣告

其次,像陸委會主委張小月、外交部長李大維等老文官出身的首長,是基於過去與蔡、林在扁政府的共事淵源,而財長許虞哲、金管會主委丁克華、主計長朱澤民等財金首長,是林全的老同學、老同事,多位學者首長或政務次長,則來自於蔡英文和林全主導的智庫。共同的特色,就是從蔡、林個人經歷出發的人脈圈裡,較能讓他們熟悉、信任的「自己人」。

組閣尋才的過程中,「英派」們當然也曾努力思考如何讓外界「耳目一新」,尤其是綠營一向不熟的企業人士。但從能力、風評、份量層層打聽後,值得考慮的人選,除了遭到對方拒絕的情況外,還有的則是擔心個性、默契等團隊合作變數,尚未徵詢對方就先打消主意。這種以「團隊」為重的思考,讓新內閣的一致性、溫和性,勝過多元性、異質性。

再加上,即使政次當中也安排了幾位民進黨中生代,但多是派系色彩不重,毫不足以形成黨內牽制勢力。因此,新內閣的第二個樣子,還是保守穩定,在人際脈絡和政治力量平衡上,降低所有不可控性。

於是,五二○前第一輪政府人事大風吹的結果,感到失望的不只是婦女團體、企業人士、民進黨派系和綠營中青世代,甚至選舉時的「有功人員」,也有部分若有所失。

例如,某位企圖心旺盛的重要幕僚,想擔任掌握實權的部會首長,但因人和問題及管制派形象,不利於新政府的「拚經濟」起手式,於是在第一波就「趕緊」被發布為政委,以斷其念。知情人士轉述,這位仁兄被告知確定職位時,表情訝異,嘴巴嘟一下就不吭聲了;原本常常出現在民進黨智庫的他,後來連續幾天不見人影,也被內部半開玩笑解讀為「在賭氣」。

另外一樁「趕緊」發布的人事令,則是國發會主委陳添枝。他因過去在馬政府任官時為兩岸ECFA辯護,被反中立場鮮明的《自由時報》搶先曝光可能進入林全內閣的消息,並連續以批判角度報導,希望讓他「見光死」。不料,媒體這種硬要下指導棋的做法,反而讓「英派」決定趁早「劃下道兒來」,原本排在第三波財經首長人事案時一同宣布的國發會主委,特別趕在第二波人事宣布前一天,臨時通知陳添枝出席,以杜悠悠之口。獨派對此,也不免失望。

如此這般,第一場人事大戲,就在五二○前播畢。

心得一:下一個位子,也許會更好。政府人事排排坐將要進入第二輪,也就是薪水往往比部長還高的公營、公股事業及官方財團法人「肥缺」。許多在第一輪失落的綠營中人或有功人員,此時不免期盼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就像美國影集《紙牌屋》裡的一句話,「權力比金錢好,當它持久時。但它從不持久。 (Power is better than money, for as long as it lasts. But it never lasts.) 」

心得二:自己給自己的侷限性,往往更大。以台灣政黨惡鬥環境,部會首長確實不易從民間取才,但新內閣不怎麼新,主事者的謹慎顧慮性格也是關鍵因素。林全以「不要因為一個人的年紀就…」,來為他的「老內閣」辯護,但,若加拿大內閣被批評太年輕,杜魯多同樣可以拿這句話來擋,不是嗎?

心得三:下台身影,與上台架勢一樣重要。正當新政府人事主戲進行時,即將下台的舊官員也很會搶戲,他們長期忍受來自立法委員的嘻笑怒罵,如今大概豁出去了,不小心讓自己在終點線前留下怪誕的「記憶點」。例如法務部長羅瑩雪最讓人記得的一句話會是「然後他就死了」,勞動部長陳雄文則是「(我)中午在吃便當」。還有誰要加碼演出?最後幾天,我們繼續看下去。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企業人 人才 小英 新內閣
商周茶館
商周茶館
商業周刊編輯部
展開箭頭

每個星期四,熱騰騰的《商業周刊》準時上架。一周出刊一次、一年有52個星期;可是,還是有好多採訪幕後,還有好多現場第一手觀察,還有好多只有記者才看得到的小花絮,在一年一萬多頁的紙本雜誌上,你看不到。《商周茶館》開張,吃完了雜誌主菜,再來茶館喝喝茶;商周記者們把藏在報導背後的許多小故事,和讀者分享。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