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爸爸外遇,我一點也不怪他⋯」一個女兒逃離「有錢無愛」家庭的故事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4/16(二) 晚上7:30直播看這裡!【高效率跨世代管理快論壇】
至頂箭頭

職場 | 教育趨勢

「爸爸外遇,我一點也不怪他⋯」一個女兒逃離「有錢無愛」家庭的故事

「爸爸外遇,我一點也不怪他⋯」一個女兒逃離「有錢無愛」家庭的故事
圖片來源:dreamstime_xl_26219827
撰文者:謝宇程
學與業壯遊 2016.04.01

「家」和「刑房」,對某些人來說意義竟然相近,宜安(化名)便生長在這樣一個家庭。

宜安的父親年輕時創了個公司,她的母親也幫忙管理,事業發展穩健,父母都非常忙碌,平常偶爾口角,日子倒也過得去。後來,中國經濟開放吸引投資,似乎機會大好。宜安的父親背負著「給家人更富裕生活」的責任感,到中國開分公司,所有轉折都發生在那一刻。

最記得父母,是吵架的樣子

廣告

宜安的母親徹底反對丈夫到中國工作,把她和孩子留在台灣。那時父母吵架的樣子,宜安到現在還記得清清楚楚:「我抱著妹妹躲在床上,我們把頭埋在被子裡壓著聲音哭,很無助。」

但父親還是決意到中國發展,而母親卻常情緒不穩定。「媽媽覺得爸爸在中國有外遇、養別的女人…而她卻沒有朋友可以說話,只能對我們小孩抒發對丈夫的不滿、委曲。爸爸只要回台灣,媽媽總會和他大吵,父親也就更少回台灣。」

到國中畢業的時候,宜安再也忍受不了這個像是刑房一樣的家,不顧媽媽反對,她去了加拿大讀書。「我到加拿大後,每天都會打電話把學校的事告訴媽媽,但媽媽並不關心我的生活,接到電話就是痛罵。」

感情和家庭,怎麼拿捏掌握是「大哉問」

廣告

宜安和妹妹一直活在媽媽言語暴力的陰影裡:「媽媽一次又一次跟我們說爸爸去養女人,爸爸不愛我們了。等我長大有男朋友了,媽媽還是會警告我千萬不要相信男人,他們都會把妳的錢拿去養其他的女人。我媽甚至還鼓勵我去整形。不知道聽她說過多少次,要漂亮才留得住男人…」

當年,父親似乎只是做了個事業選擇,但其實最後演變成一個家庭的災難。很長一段時間,宜安都還活在過去的陰影之下。

「但矛盾的是,我自己卻常常愛上忙著工作沒空理我的人。我似乎繼承了媽媽的不安全感,下意識地尋找一個和爸爸有相似特質的人來填補過去的空缺、失落。」

她漸漸能了解父母那一輩,許多人因為自幼環境貧困,對於成就的唯一定義就是有錢,設定人生目標的方式就是賺錢,身為一個有「責任感」的男人,給家人的關愛就是全力賺錢。父親當時就深信,犧牲與辛苦地為家人賺錢,是他表達愛的最好方式。

事實上,在爸爸赴中國投資時,家裡當時並不窮。後來確實也更有錢,還讓宜安有錢逃到外國讀書。但是,如果家人之間多一些陪伴相處、體諒關愛,即使少一些財富,會不會過得更好?

愈付出,就愈需要得到

「那一輩的人認為,女人結婚後就沒必要有朋友。她不知道,她缺乏友群的支持,讓自己更脆弱,更無法接受我爸遠走。而我媽的不諒解,讓我爸壓力更大,更孤單,更不想和她溝通,到最後,雖然真的發生外遇,我也完全能理解為什麼。」

宜安的母親總是說自己含辛茹苦照顧宜安和妹妹,沒有離婚,。那一輩的女性,確實許多人是為了兒女而活、犧牲奉獻。但是,生命一切都為兒女的時候,常會無法接受兒女離去,更無法接受兒女有自己的選擇。

「我媽認為自己的犧牲奉獻得不到感激,甚至受到背叛,她怎麼抗議都挽回不了她需要的陪伴和認同,就用更激烈的方式來勒索,結果讓我們想逃得更遠。」

直到今天,許多人想到對家人的「責任感」,重點仍然不是「如何真正讓家人快樂、有美好的關係」,反而常常是把標準想成吃苦耐勞、犧牲奉獻,甚至視為「美德」。很少人正視,當「犧牲奉獻」是以自己的快樂為代價、是以家人的幸福感為代價,造成的損害可能是後來無法彌補的。

學習新的「責任感」

直到最近幾年,宜安才成熟到能理解父母當時的行為,檢視自己過往的傷痕,並且點滴修補殘破不堪的關係,檢視這段關係的影響。己屆退休的父親、邁入老年的母親,也開始一點一滴重新學習和彼此溝通與相處。

宜安的母親開始學著滋潤自己的生活,開始學習「喜歡」一些東西,例如唱歌、跳舞。「也許我媽知道自己的快樂沒人可以給,也許她有點意識到,當她快樂時,她才能給別人快樂,當她給別人快樂,別人才會樂於在她身邊,也給她快樂。」

曾經許多年一開口就沒好話的家人,最近幾年在通訊軟體上加了群組。宜安的父母都不擅打字,所以也不會在上面吵架,三不五時傳些長輩文、分享圖、健康祕方,倒也是一個讓彼此都安全的互動方法。

「我也深深的相信我爸媽是愛我的,只是方法有點糟糕。到現在,很多話還是不能和他們說;他們說的話,我也常要練習著不在乎,不往心裡去。也許幾年後我們重新學會相處,對我的生活與想法真的有興趣、能尊重了,我們可以恢復小時候那種我什麼都跟爸媽說的日子。」

也許這個時代正在學習的另一個版本的責任感吧 -- 不以忍耐和犧牲自我來衡量,不以金錢來衡量,而是讓自己活得好,讓自己幸福,讓自己陪伴在家人身邊的時候,雙方都覺得溫暖。

附註:作者歡迎與本文有相關的家庭經驗者,與作者聯繫。

作者簡介

謝宇程,執著「人生現場」的研究者;從自然科學轉到社會領域,從公共政策到個人生涯,最後停在「學」和「業」這兩個字上。

「學」 – 學習、教育、取得知識與能力的過程塑造了我們的信念與思維,讓我們用某種方式看世界與自我,甚至決定了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

「業」 – 專業、企業、產業不只關於一筆收入,它決定了我們生活的形貌、也決定我們在世界上造成什麼影響、世界要怎麼對待我們。

科技、經濟、世界現實正在快速變化,「學」與「業」也該快速改變因應,但是,應該如何改?邀請您一起來思考這個時代最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收看最新文章,請訂閱臉書粉絲頁

最新著作《人才,自造者》。台灣年輕人,以及關切教育的讀者,可在本書中找到啟發與行動方案。博客來誠品金石堂,人才自造中!

「學與業壯遊」專欄文章列表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爸爸外遇女兒 爸爸外遇
學與業壯遊
學與業壯遊
謝宇程
展開箭頭

謝宇程,執著「人生現場」的研究者;從自然科學轉到社會領域,從公共政策到個人生涯,最後停在「學」和「業」這兩個字上。

「學」 – 學習、教育、取得知識與能力的過程塑造了我們的信念與思維,讓我們用某種方式看世界與自我,甚至決定了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

「業」 – 專業、企業、產業不只關於一筆收入,它決定了我們生活的形貌、也決定我們在世界上造成什麼影響、世界要怎麼對待我們。

科技、經濟、世界現實正在快速變化,「學」與「業」也該快速改變因應,但是,應該如何改?邀請您一起來思考這個時代最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收看最新文章,請訂閱臉書粉絲頁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