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把別人貼上啃老、精神病的標籤時⋯心理諮商師提醒:你我都可能成為這種人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教育趨勢

把別人貼上啃老、精神病的標籤時⋯心理諮商師提醒:你我都可能成為這種人

把別人貼上啃老、精神病的標籤時⋯心理諮商師提醒:你我都可能成為這種人
圖片來源:dreamstime_xl_59653766
撰文者:許皓宜
心理學會客室 2016.03.30

社會紛亂了這麼幾天,在一個孩子離世的哀傷中,社會悄悄又出現了幾起傷人事件。直到今天,終於那些指向希望的喊話出現了:「我們是否一起來想想,怎麼讓社會上不要再出現這樣的人。」

我非常認同幾位專家說的,世界各國都有或多或少的無差別殺人事件,我們無法天真地以為這種現象可以完全消失,但如何讓這頻率可以降低至大家能夠重新對社會感到安全的數字,卻是我們每個人可以一起努力的。

首先,我想回應最近社會討論的幾個「關鍵字」:失業、啃老、上癮、精神障礙。

廣告

第一個問題:失業者的比例占殺人事件中的三成,是否代表失業問題很嚴重?

通常,失業的心理狀態大約有兩種:其一,是我找不到工作。其二,是我找不到「喜歡」的工作。然而,當大家談到失業率問題時,第一個想到的是,去檢視社會上提供了多少就業機會、政府是否提升人民的就業知能…這是為了解決第一種心態的問題。然而第二種心態卻告訴我們,人有自我期待和要求,而且當你無法達成目標時,會形成一種內在的挫折感(也就是負面壓力),當這種負壓到達心理無法負荷的程度時,負面情緒因應而生。

其實,這些問題不只發生在「失業」這件事情上,離婚、親人過世…都是人們心理壓力來源的前幾名。這些壓力來源的共通性是:讓人們心裡產生焦慮,你得要透過意識到焦慮的存在,才能去做一些行動來降低或舒緩它。比如說,找人聊聊天(說出口的同時,也表示你的壓力願意讓別人來分擔)、運動(壓力變成汗水排出體外)⋯這些所謂「足以把能量對外消耗掉的事情」,也就是「健康的抒壓方式」。

但有些人的抗壓形態並非如此。其中一個原因是,我們忽略了要去面對焦慮我們自身的影響,我們寧願逞強,或是勉勵自己「我其實過得不錯」,而忘了唯有承認自己「過得不好」,才知道要從哪裡下手讓自己「過得更好」。

廣告

另外一個原因則是,我們沒有養成用「對外消耗」方式來進行健康抒壓的習慣,我們用一些短暫舒緩的方式讓自己「忘記壓力」,比如說,物質濫用,酗酒、吸毒…但短暫的時間過後,焦慮的能量並沒有解除,仍然停留在心底。久而久之,壓力沒有真正釋放,便在心底累積,爾後逐漸損壞心理功能,形成一種內在的衝動,甚至是對自己或他人的憤怒。

接下來會怎麼樣呢?你會漸漸不想出門,起於「工作不順」的小事,卻讓人逐漸對社會人群失去興趣…加上台灣某些城市地狹人稠,在小空間困久了,人會感到憂慮,想出門也不知道要去哪裡了。生活失去希望和目標,成為一件最可怕的事;倘若我身邊還有親人,他們就成為最直接的出氣和剝削對象。

這就是為什麼,「失業」和「物質濫用」、「啃老」會時常掛鉤在一起,發生在同一個人身上,形成我們一直在討論的「社會邊緣人」問題。但我們卻不知道,你、我,我們每一個人,遇上長久或突發的困境、挫折,都有可能變成如此。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從此刻開始意識到這件事情的重要性,像老年保險一樣,每人付出多一點,為的是我替我們自己的未來、替我們孩子的未來,創造一個可以信賴和居住的環境。

再來談談大家所關心的精神障礙的問題。一般來說有兩大類:其一,是因為外在衝擊所產生的心理疾病;其二,是早年就開始累積發生的人格問題。

光看第一類的定義就知道,這是在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會發生的,而唯有當一個人沒有良好的抒壓管道時,才會發生以傷害別人來毀滅自己的行為。所以才會說,請不要再污名化精神障礙者,這不是精神障礙的錯,而是心理已經面臨困境後卻無從解決、無處抒發的問題。

這個問題不是只有家庭教育可以解決。通常,一個會虐待小孩的父母,很高比例自身也曾經受過虐待,而且不只是因為他們的父母虐待他們,連帶學校同儕和職場環境也排擠他們。當我們開始皺起眉頭,想知道是什麼樣的家庭養出這樣的殺人犯時,有沒有回頭去檢視過自己的人生,是否也曾經欺凌過那些,被我們列為不正常(他是怪人!)、看不順眼(他是胖子!)的人呢?

我曾經有過,所以此後的每一刻,我都想學習自我檢視和懺悔。

然後我們還能做些什麼呢?我想,從一個母親的角度,我們還能提醒自己:

1.因為我是一個母親,當我孩子還小的時候,我想讓他保持一個願意和我說話、聊天與溝通的習慣。

2.因為我是一個母親,當我的孩子進入學齡的時候,我要幫他找到一個可以認同自己的舞台,那可能是某一科的課業,也可能是他積木排得非常好。

3.因為我是一個母親,當我的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我知道那是一個最需要耐心觀察和聆聽的階段。他可能會和我頂嘴、做出以前我認為他不該做的事,甚至他會用盡全身力氣來跟我抗爭。但我明白,青春期少年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提醒父母該如何調整、改變與他的相處。

4.因為我是一個母親,當我發現我的孩子對他的同儕說話尖酸刻薄時,我會毫不猶豫地指正他。他們不經意的一句玩笑話,也可能變成別人心底的壓抑。

5.因為我是一個母親,我明白孩子不是不能完全打,而是不能因我自己要發洩情緒而打。

6.因為我是一個母親,當我孩子已經完成學業而不願去工作時,我知道自己不能縱容他如此。我明白,不去工作就會逐漸失去對人和社會的興趣,那後果比他在職場遭受挫折更加嚴重。

7.因為我是一個母親,我明白「啃老是你情我願的結果」。是我讓他養成「爸媽會給我錢,我就不用工作」的心態,我所能做的只有重新拿出父母的魄力,讓他學習回到社會,而不是造成社會的問題。

8.因為我是一個母親,當我發現我的孩子已經出現了偏差行為,我知道我不能心軟、也不能不知所措。我可以自己先去尋求專業資源。人生沒有那麼無望,而我們也沒有那麼脆弱。

9.因為我是一個母親,我明白現在我所能做的,是讓自己多接觸美麗良善的事物,讓自己、家庭的情緒穩定下來。我明白,當大家一同如此,讓社會回復平靜,也讓那些具有潛在衝動的人,不因社會的激動而變得更加衝動。

專欄簡介_心理學會客室

許皓宜,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博士,知名諮商心理師。長期研究心理動力治療、婚姻與家庭治療,是媒體節目長期邀請的心理學專家。

曾出版《人生不能沒有伴,找回各種關係裡的安心感》《與父母和解,療癒每段關係裡的不完美》《教出情緒不暴走的孩子》《如果,愛能不寂寞》等書籍。

主持環宇廣播電台「從心聊聊天」節目。許皓宜Fb心理學與生活:https://www.facebook.com/Dr.Hsu1231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精神病 啃老 許皓宜 標籤 心理諮商師
心理學會客室
心理學會客室
許皓宜
展開箭頭

許皓宜,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博士,知名諮商心理師。長期研究心理動力治療、婚姻與家庭治療,是媒體節目長期邀請的心理學專家。

曾出版《人生不能沒有伴,找回各種關係裡的安心感》《與父母和解,療癒每段關係裡的不完美》《教出情緒不暴走的孩子》《如果,愛能不寂寞》等書籍。主持環宇廣播電台「從心聊聊天」節目。許皓宜Fb心理學與生活:https://www.facebook.com/Dr.Hsu1231

作者:許皓宜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18年9月27日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