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濫用體罰是教育者的懶惰!何時才能停止「像電擊老鼠」那樣,矯正孩子的錯?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教育趨勢

濫用體罰是教育者的懶惰!何時才能停止「像電擊老鼠」那樣,矯正孩子的錯?

濫用體罰是教育者的懶惰!何時才能停止「像電擊老鼠」那樣,矯正孩子的錯?
圖片來源:dreamstime_xl_32743601
撰文者:高子壹
別被教育打敗 2016.02.24

近日桃園市議員王浩宇為了解除治平國中髮禁及體罰,引發討論。有國中生說「我們自願被打」,這句話很突兀,除了某些受虐癖以外,我相信沒有人會喜歡被打,更別說「自願」被打。可是,當這句話被引用的時候,我們又好像可以理解他的意思,因為,有被打過的小孩都有過這種感覺:我知道是我做錯了,做錯事情的人要接受處罰,如果這個處罰是被打的話,我願意被打。

所以「被打」有一個前提,就是「知錯」。所以,被打跟罰寫、勞動服務一樣,被視為一種「處罰」。在「知錯」的情況下,打不是一種虐待,打人的不是為了從中獲得支配的快感,而是為了告訴孩子「你錯了」,所以化身為社會權威,代行處罰。在這種理解下,有些人把「體罰」當作一種教育方式,其實並不奇怪。

自從教改以後,「零體罰」成為一種政治正確,儘管「體罰」還廣泛地在台灣存在,卻沒有人敢光明正大地拿出來說。一般來說,反對體罰的原因通常有兩種:

廣告

第一種:體罰是最輕鬆的一種方式,如同王浩宇議員說「體罰就像遇到困難直接偷看答案,很省時間,卻略過最重要的思考過程,問題並沒有真的被解決」。這種說法預設了,學生之所以在體罰後改變,不是因為他們真的「知錯」,而是因為害怕被打,只有零體罰才能教導孩子學習與思考過程。

我並不認同這個前提。我們家從小就會打小孩,我父母要打我之前,一定會問我:「你知道你錯在哪裡嗎?」只有當我的回答讓父母滿意的時候,藤條才會落下。在許多台灣家庭裡,體罰其實是整個教育過程的最後一步:孩子做錯事情,錯誤行為需要被矯正,所以,「打」是一種儀式,一種宣告,告訴你錯在哪裡,孩子承認了錯誤,然後接受處罰,打完以後,這個過程就結束了,回歸日常,你還是我的孩子,我還是你的父母,我們愛彼此,不會因為體罰而改變。

但在第一種說法裡,有一點是正確的:體罰是最「快」的方式。它不過是拿起棍子揮動,幾秒鐘內就可以解決的事,它需要的,不過是一隻愛的小手。同時,也能有效地發揮到懲罰的功能——讓孩子感到痛苦,避免下一次犯錯的機會。所以,體罰之所以不恰當,是因為體罰是最廉價卻有效的方式,所以,在我們還有其他的方式可以用的時候,選擇體罰,其實是教育者的偷懶。

第二種反對體罰的說法,則是要維持孩子的自尊。我們這一代,很多人都有小時候站在全班面前被老師打的經驗,那種屈辱感,比起疼痛,更讓人憤恨與難忘。體罰是一種羞辱,把恐懼種在孩子的心中,讓孩子只要稍微想挑戰一點社會上的規則,就會立刻聯想到這種屈辱感,最後教出「跟大多數人一樣」的小綿羊。

廣告

我認為這種說法是有道理的。其實,體罰展現的是壓制性的權力、命令、「跟大家一樣」的規矩。所以我們會發現,鄉下學校比都市學校更容易出現體罰,國中國小比高中大學更容易出現體罰。因為在這些環境裡,到處都充滿著規矩與赤裸裸的權力關係,對弱勢者而言,挑戰比服從更「危險」。

相反地,主張零體罰的環境通常能教養出更具有思考力,跟長輩更平等相處,更懂得挑戰權威或利用規則的孩子,簡單地說,零體罰更能教養出中上階級(管理階層)。

而擁護體罰作為教育手段的人,其實預設孩子是缺乏思考力的動物,只怕痛,所以我們要像電擊老鼠一樣讓孩子感受到痛苦,孩子才會像實驗室裡的老鼠一樣做出「正確的」行動。體罰,更像是一種中下階級的教育方式。

尤其我們發現,成績差的孩子比成績好的孩子常被打,中下階層的孩子比中上階層的孩子還常被打。為什麼會這樣?我不認為是因為老師或家長勢利,偏愛好成績、中上階層的學生,而是因為,對成績好或中上階層的學生來說,除了打,還有很多方式能讓孩子感到羞愧,達到懲罰的效果,對於成績較差或中下階層的孩子來說,有時候,只有打最有用。這些差異,我認為跟羞愧感有關。

用比較複雜的方式說,自我價值感比較高,自尊比較高,也比較自信的孩子,對於羞愧的感受力較強,只要一點點的羞辱,就夠讓他們感到難受的了。

成績較差或中下階層的孩子,在他們的生活中,常常處於一種被羞辱的狀態。說髒話、不斷被分數貼上低成就的標籤,或是在各種經濟比較上(能不能準時交班費、穿品牌、零用錢的多寡等),讓自我價值感較低的孩子,長期處於一種有意無意間被「羞辱」的狀態,他們需要與羞愧感共存,而不讓羞愧威脅到他們的自我。所以,他們常會表現出一種比較「不受教」的樣子,因為他們如果把那些成績、日常規矩⋯那些相當中產階級的標準「當真」,他們會發現自己變得一無是處。

其實,會體罰的家長並不會比較不愛孩子,會打人的老師也不是不懂教育,而是,我們能不能有足夠多的「方法」,來對待不同的性別、階級、成績的學生,若我們的方法夠多,「體罰」這個最後選項根本派不上用場,自然就會慢慢地在教育現場消失。

作者簡介_高子壹

上大學以前,我以為我會是穿著套裝踏著高跟鞋進出商業大樓的經理人,沒想到我現在是弄髒雙腳踩入田野永遠只能背運動書包的學術魯蛇;曾經以為成功就是要賺大錢,誰知道我現在每天都在搞教育事業。
教授稱我為博士生,大學生喚我助教,國高中生叫我補習班老師、周妤、都督、正妹、女神。自認為是雜揉讀書與教書,夢想與實際,理性與感性,學術與生活的文化工匠。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教育者 體罰 濫用 懶惰
別被教育打敗
別被教育打敗
周妤
展開箭頭

本名高子壹。上大學以前,以為自己會是穿著套裝踏著高跟鞋,進出商業大樓的經理人,沒想到變成弄髒雙腳踩入田野,永遠只能背運動書包的學術魯蛇;曾經以為成功就是要賺大錢,誰知道現在每天都在搞教育事業。教授稱呼我博士生,大學生喚我助教,國高中生叫我補習班老師、周妤、都督、正妹、女神。
自認為是雜揉讀書與教書,夢想與實際,理性與感性,學術與生活的文化工匠。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