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有一種苦,叫「我怕你以後會吃苦」...望子成龍父母皆然,你想過是為了誰嗎?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4/16(二) 晚上7:30直播看這裡!【高效率跨世代管理快論壇】
至頂箭頭

職場 | 教育趨勢

有一種苦,叫「我怕你以後會吃苦」...望子成龍父母皆然,你想過是為了誰嗎?

有一種苦,叫「我怕你以後會吃苦」...望子成龍父母皆然,你想過是為了誰嗎?
圖片來源:dreamstime_xl_45335216
撰文者:許皓宜
心理學會客室 2016.02.12

我們這一代的父母,幾乎是在「成績至上」的社會期待下長大的。因此許多這一代的父母會開始嚷著:「別讓孩子承受考試壓力!」、「讓孩子快樂長大!」

在這種氛圍下,早期的兒童才藝班絕大多數轉型為「快樂中學習」、「做中學」…也就是標榜:你送孩子來,其實不是讓孩子來「補習」,是讓孩子來「快樂地玩」。於是,有時間的父母,在家裡「陪孩子玩」;沒時間的父母,送去讓老師「陪孩子玩」…這一玩,玩出什麼結果呢?

玩出一堆早期可能被過度開發的「小天才」,也造就父母們時常關注在兩個問題上:

廣告

第一,即使我已經告訴自己不要給孩子太多期待,我還是從孩子身上看到好天才的地方!

第二,別人家的孩子已經會…,我們家的孩子還不會,是不是我家的孩子有問題?

在過去的書籍當中,絕大多數在討論「孩子成績不好、跟不上學習」的狀況,但我在這裡,卻想先邀請大家一起思考「當孩子表現好」這個問題。

因為,孩子進入學習後的表現,之所以會讓父母產生「落後而擔心」的想法,有絕大部分是出自「我覺得我孩子不只這樣」,或者「我孩子小時候不是這樣」的心情。也就是說,我們要先釐清自己在「孩子表現好」時的心態,才能進一步去思考,我如何處理「孩子表現不好」。

廣告

孩子的長處,可以隱藏父母的短處

人會用別人的長處,來隱藏自己的短處。這點我們可以從宮廷劇看出端倪:一個原本沒沒無聞的嬪妃,如果生了一個聰明爭氣的皇子,就可以藉此翻身、母憑子貴。

這在心理學上是有根據的:研究發現,人們總是容易被「突出」、「特別」的事件給吸引。我有一個好朋友,她本身就是一個漂亮女孩,但走在滿是漂亮女孩的台北街頭,她受到路人的「回眸注目率」並不高。後來,她嫁給了一位「African In American」(非裔美洲人,也就是黑人),走在台北街頭,卻獲得很高的回眸率;等到她生了小孩之後,那回眸率更高了—大家都想看看黑人與黃種人夫妻所推著的嬰兒車裡,是什麼樣顏色的嬰兒!

只是,人們又有另一種有趣的心理狀態:我們對「壞事」的持續關注與散播率,會比對「好事」的程度來得強。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如果吃了一碗好吃的麵,可能會很開心的跟家人分享;但只要吃了一碗裡頭有雜質又難吃的麵,就會氣得PO網告訴大眾!

同樣的,我們對自己也是如此:當我們有某些優點的時候,即使優點很突出,許多人仍難以看到,或者真正感受到、滿足其中;但當我們有某些缺點的時候,卻常常在意不已,想要把那些讓自己不好過的部分給去除掉(例如:身上的肥肉、不圓滿的家庭背景、不夠體面的伴侶…)。

事實上,想去除的並不是真正的人事物,而是心裡那種不好過的「感覺」。倘若我們帶著這種「有所短處」的感覺,進入到父母的身份中;很自然地,我們就會對孩子有所期待,希望他不要像到我的「壞」,而有許多「好」可以來掩蓋我的不好。

這是我所觀察到的,許多父母期盼孩子成龍成鳳的由來。

雖說是希望孩子的未來能有條順遂之路,但倘若不是自己體會過何謂不順遂,我們又如何會執著於孩子的順遂人生呢?

建構幻想,就有撐下去的力量

在智力理論中,有幾個我自己當媽媽後,覺得很受用的觀點:

其一,智力是「遺傳」與「環境」的交互作用。也就是說,每個孩子生下來,他的聰明度已經被算計在「遺傳」的基因魔咒中;然而,智力指數是以一個「範圍」來計算的,假設你智力測出來是A分數,那你的實際智商表現可能是在A加減10之間,而這部份就是「環境」可以努力的範圍(但頂多努力到A+10)。

其二,智力是「多元的」,有超過至少八大面向,所以你不能只靠孩子五個月就會講話、一歲就會回答加減乘除來判斷他是不是天才,你頂多只能說:「這孩子有語文或數理天分」。也就是說,是天才還是笨蛋,絕對不是眼睛看到這樣簡單。

其三,智力和成就大多不能畫上等號:30歲前的智力靠學習和記憶,30歲後的智力靠經驗累積。也就是說,20歲以前的天才,如果在20~30歲這段記憶的黃金期大量刺激思考,30歲之後就會被那些累積許多工作與人生經驗的人趕上。

這三個觀點給我幾個啟發:

第一,如果你小時候覺得讀書很痛苦,你孩子長大後八成跟你一樣,你逼他就像當年別人逼你一樣。

第二,不喜歡讀「正書」(指國語、英文、數學等「正規書目」)的孩子,一定找得到其他喜歡讀的「書」(例如:喜歡籃球的孩子可能愛看「灌籃高手」),重點是你有沒有從其中發現他的潛能所在。

第三,「學業成績」只能拿來看孩子有沒有認真學習,不能評估他未來能讓他自己活得多好。所以你只能要求他在成績上能超越自己(考得比上次好),而不能要求他一定要超越別人(考得比別人好)。

雖然「期待孩子成龍鳳的心情」,父母多少有之。但科學也告訴我們:孩子有他先天的特質,父母只能給予督促與協助,其餘勉強不來。那麼,為何許多父母仍要費盡心思,期待或苦惱孩子是否成龍成鳳呢?

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的生活也過得很辛苦。不管是原生家庭、婚姻、工作、養孩子,都讓人覺得好辛苦!在這種狀況下,倘若生活可以多一點點幻想:想像孩子會有怎樣美好的未來;想像孩子有天有所成就的時候,會甜美地站在台上說:『我有這一天,都要感謝生我的媽媽…』

如果有這一天,現在的辛苦都是值得的。於是,幻想讓父母可以活得輕鬆一點,可以在疲累時得到心靈上的平靜,可以把打孩子的罪惡感當成「促子成鋼」的試煉…但不知不覺的,我們卻可能讓自己飛在一個虛幻的高空上,想著如何用直升機將孩子載到雲端,想著如何讓孩子「過得比我好」。

所以我們才發現:壓力越大的父母、越無法放鬆的父母、越卡在過去不完美事件的父母,越期待孩子成龍成鳳。

父母可以這樣做

對自己:面對成龍成鳳的自我期許,面對自我不足的短缺處

倘若你仔細觀察孩子,你會發現許多我們覺得「不好」的行為,對孩子來說並沒有好壞之別。也就是說,所謂的「優點」和「缺點」,是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被環境和周遭他人「建構」出來的。

也就是說,你現在所認為的「缺點」,在你出生的那一刻,你並不會把他定義為「缺點」。就像,許多孩子都長得胖胖的,難道他們就會為自己沒有個尖下巴就羞愧不已嗎?

所以,倘若我們要釋放孩子「表現完美」的壓力,我們就得要先面自己得要「表現完美」的壓力;要面對自己「表現完美」的壓力,就要先面對自己的「不完美」,也就是面對自己的「短處」。想想,困擾自己的限制在哪裡?我的這些自我期許和困擾,是否轉嫁到孩子身上了?

倘若你發現你將自己的哪些部份轉嫁到孩子身上,也得要了解:這些幻想往往會遮掩我們看到孩子真正的興趣與模樣。試想,我們真的希望孩子成為「他想成為的自己」,讓他有一天覺得生活不快樂時,反過頭來怪父母嗎?

對孩子:把「對孩子的愛」,與「對孩子所做所為的愛」分開

對孩子的愛的語言有兩種:一種是對孩子這個人的愛、一種是對孩子所做所為的愛。

倘若孩子把父母的愛和他所做所為掛勾,孩子的內在壓力是大的;但當孩子能把父母的愛和他自己連結在一起,那麼他會感覺到自己是被接納的。

‧平時肯定孩子:多說我愛你、我好喜歡你。即使孩子哭鬧時說不要父母也是如此。

‧表現好時肯定事情,加入「父母自己的感受」(社會性鼓勵):寶貝,媽媽很高興,因為你有好好努力。

‧表現不好時,以「孩子的立場」、「開放式問句」加以引導(啟發式反省):寶貝,這次考的分數你自己滿意嗎?(再順著孩子的回答往下探問:「為什麼呢?」以了解孩子的思維邏輯)

專欄簡介_心理學會客室

許皓宜,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博士,知名諮商心理師。長期研究心理動力治療、婚姻與家庭治療,是媒體節目長期邀請的心理學專家。

曾出版《人生不能沒有伴,找回各種關係裡的安心感》《與父母和解,療癒每段關係裡的不完美》《教出情緒不暴走的孩子》《如果,愛能不寂寞》等書籍。

主持環宇廣播電台「從心聊聊天」節目。許皓宜Fb心理學與生活:https://www.facebook.com/Dr.Hsu1231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父母 成龍 吃苦
心理學會客室
心理學會客室
許皓宜
展開箭頭

許皓宜,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博士,知名諮商心理師。長期研究心理動力治療、婚姻與家庭治療,是媒體節目長期邀請的心理學專家。

曾出版《人生不能沒有伴,找回各種關係裡的安心感》《與父母和解,療癒每段關係裡的不完美》《教出情緒不暴走的孩子》《如果,愛能不寂寞》等書籍。主持環宇廣播電台「從心聊聊天」節目。許皓宜Fb心理學與生活:https://www.facebook.com/Dr.Hsu1231

作者:許皓宜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18年9月27日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