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為什麼被外國人誤會為泰國人,台灣人會生氣?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心靈成長

為什麼被外國人誤會為泰國人,台灣人會生氣?

為什麼被外國人誤會為泰國人,台灣人會生氣?
撰文者:褚士瑩

不知道多少次,我聽到出國回來的台灣人,茶餘飯後聊天時,出現這樣的批評:
「我們遇到一個外國人,他問我們是哪裡來的,我就說Taiwan,結果他竟然說:『Thailand,噢!我去過曼谷。』」

聽到這話的台灣人,通常也會白眼一翻,同意地附和說:
「外國人好像真的地理觀念都很差…」
「真的超誇張的!台灣跟泰國差這麼多,竟然會搞不清楚…」

如果我狠一點的話,其實好想插話:「你說的那個外國人,究竟是哪一國人呢?」

廣告

大多數的人被我這一問,應該回答不出來罷。

因為當世界對我們張開口,感到友善和好奇的時候,我們卻沈浸在自己的被害妄想中,忘了用友善或好奇來回應世界。

就算你問了,你確定他說的是Australia(澳洲),而不是Austria(奧地利)嗎?

你說他說不清楚,可是那是他自己的國家耶!有人出國卻連自己國家的名字都講不清楚的嗎?應該是你聽不懂吧?

廣告

他倒底說父母來自Slovenia(斯洛維尼亞),還是Slovakia(斯洛伐克)?你知道這是兩個不同的國家嗎?就算你聽清楚了,也聽懂了,他說Slovenia,請問你在地圖上可以指得出來嗎?

他誤以為台灣的首都是曼谷,可是你知道Slovakia的首都是什麼嗎?你會不會連想要故意講錯首都,都講不出來?

為什麼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時候,我們會覺得被誤會而生氣,但當我們誤會別人的時候,卻只會輕描淡寫的說「沒有關係」呢?

泰國人不小心打破了杯子,卻趕緊跟杯子的主人說「mai pen rai(沒有關係)」,你可能會更生氣,因為以責任的歸屬來說,覺得沒有關係,應該不是犯錯方的立場能夠說的話吧?可是為什麼當我們誤解別人時,卻覺得沒關係呢?

就算一個台灣人真的被誤會成泰國人好了,到底哪裡委屈了?同樣來自東南亞,為什麼台灣人被以為是泰國人,覺得是天大的侮辱呢?為什麼不能笑笑就好了,一定要趕快開始探究是不是自己真的長得又乾、又黑、又醜?沒事「順便」用自己的偏見,來侮辱泰國人,這樣真的比較開心嗎?

如果被認為是日本人,同樣是被誤會,為什麼就比較沒有關係呢?

一個台灣女生,在義大利羅馬,沒有惡意地被認為是在當地為數很多,開餐廳、開雜貨店的溫州人,這樣有沒有關係呢?

你沒有辦法原諒一個旅途中遇到的外國人,對於中國,台灣的關係搞不清楚,那麼請你簡單告訴我Serbia(塞爾維亞) ,Slovak(斯洛伐克), Bosnia(波斯尼亞),Kosovo (科索沃)的關係好嗎?為什麼你可以覺得他們「都一樣」,但是別人覺得你們「都一樣」的時候,就不可以了呢?

說來說去,台灣人被某個西方人誤解成泰國人,或是溫州人,這件事情一點都不嚴重,對方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意思,但如果你覺得很有關係的話,先確定自己沒有誤解這個世界。

極有可能,我們對世界的誤解, 遠遠多過於世界對我們的誤解。

另一個經典的例子,是時常聽到外籍看護工的台灣雇主聚在一起的時候抱怨:
「厚!我們家這個新來的印尼看護,真的很笨,我看是智商太低,已經來了三個月,國、台語都還聽不太懂,也講不通,我要跟仲介反應要換一個頭腦好一點的來…」

每次聽到這樣的說法,我都很想脫口而出:
「那你英文學了幾十年都學不會,就連住在台灣閩南話跟客家話也說不輪轉,有沒有怪過自己很笨,或是想過自己是不是智商有問題?」

但是每次我都努力忍住,內心其實已經火山爆發。

深呼吸過後,我總是提醒自己,如果不能保證自己總是對的話,那麼,下次再遇到被誤解的時候,就燦爛的笑一笑吧!畢竟只有真正的大混蛋,才會為此生氣。

褚士瑩

國際NGO工作者,專業訓練來自埃及AUC大學唸新聞及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曾在緬甸北部撣邦主持農業轉作計畫近十年。2012年後轉任美國華盛頓特區國際金融組織的專門監察機構BIC(銀行信息中心)緬甸聯絡人,開始訓練緬甸的公民組織監督世界銀行及其他外國政府對緬甸的貸款及發展計畫。除協助多方停戰協商,設計戰後重建之外,也意識到真正的改變必須來自教育,讓下一代開始接受多元社會,改變衝突的本質,因此從2015年開始,著手在當地成立一個以哲學思考為主的兒童繪本出版社。

回台灣時,他跟在地的NGO工作者,一起關心客工、新移民、部落、環境、教育、社區營造、農業、自閉症成人、失智症家屬的支持。中文出版品包括「1份工作11種視野」等近50本。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泰國人
追夢,和你想的不一樣
追夢,和你想的不一樣
褚士瑩
展開箭頭

國際NGO工作者,專業訓練來自埃及AUC大學唸新聞及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曾在緬甸北部撣邦主持農業轉作計畫近十年。2012年後轉任美國華盛頓特區國際金融組織的專門監察機構BIC(銀行信息中心)緬甸聯絡人,開始訓練緬甸的公民組織監督世界銀行及其他外國政府對緬甸的貸款及發展計畫。除協助多方停戰協商,設計戰後重建之外,也意識到真正的改變必須來自教育,讓下一代開始接受多元社會,改變衝突的本質,因此從2015年開始,著手在當地成立一個以哲學思考為主的兒童繪本出版社。

回台灣時,他跟在地的NGO工作者,一起關心客工、新移民、部落、環境、教育、社區營造、農業、自閉症成人、失智症家屬的支持。中文出版品包括「1份工作11種視野」等近50本。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