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一個留英教授回台授課,同事們竟對她說:「花時間在大學生的身上根本是浪費」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教育趨勢

一個留英教授回台授課,同事們竟對她說:「花時間在大學生的身上根本是浪費」

一個留英教授回台授課,同事們竟對她說:「花時間在大學生的身上根本是浪費」
圖片來源:dreamstime_xl_8647676(此為示意圖)
撰文者:謝宇程
學與業壯遊 2015.12.21

現任某國立大學商管科系助理教授的陳老師(化名),在台灣正式擔任大學教職的第一天,新同事們竟然問她:「妳退休後有什麼打算?」

她在英國攻讀博士,並且在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擔任教職六年多。當她有機會回到台灣國立大學教書的時候,一開始十分興奮期待,後來卻愈來愈憂慮、心寒。

陳老師總是找不到同事一起討論如何提升教學,如何幫助學生成長。她提出一些想法,同事們都勸她打消念頭:「花時間在學生身上根本是浪費。」在大學裡,許多教授們上完課幾乎就關在研究室裡,和外界保持零互動,上課只能講虛幻又陳舊的東西,學生在上課時和睜著眼的屍體沒什麼兩樣,陳老師看在眼裡,非常心痛。

廣告

教了幾年後,陳老師愈來愈理解,一個行屍走肉的教育體系對學生有多大的負面影響。

沒有想法、嗜好、意見的高材生

台灣的大學生和英國相較,其實很努力,很乖順,知識學業的基本能力也很好,只有一件事-只要關係到自己的事,就嚴重地沒想法。

曾經有學生找陳老師問是否該轉學,陳老師問「你為什麼一開始要讀這個系?」學生說:「我也說不上來為什麼要讀這個系,我刪去不想讀的,最後進來這裡。」天哪,他對自己的人生如此漫不經心,而這不是特例。

廣告

另一次,陳老師代表學校面試申請某個獎學金的學生。其他老師說,不要為難學生,不要問太難,於是她選了非常簡單的問題:「你有什麼嗜好?這個嗜好給你什麼啟發?」結果跌破眼鏡,台灣的同學們完全答不出來,全軍覆沒。反而是外籍生都能侃侃而談。

迴避思考與判斷的習慣,一直持續到研究所。陳老師回台灣後,發現碩士班畢業口試有非常奇怪的傳統-畢業生購買昂貴的茶點、伴手禮用來「慰勞」口試委員,學生報告的時候,口試委員像是看戲的大爺,大啖水果,聽說還會在餐廳開桌請客。「這不是賄賂嗎?不是剝削學生嗎?」學生們都同意,但是仍然說「這是傳統,為求心安」。

「這是我們希望大學教出來的人才嗎?」

完美的報告,但我看不到你

陳老師在英國當學生時,她把所有學到、所有該查的知識的都寫在報告裡,用最嚴謹的格式,非常認真。但是一開始,報告都被批「不及格」。當她鼓起勇氣找教授討論,教授閤上她的報告,看著她的雙眼:「妳在哪裡?在妳的報告裡,我看不到『妳』。」

這幾年的思考與觀察,陳老師愈意識到,英國教育目標是在讓學生不斷發展「自覺」:你有什麼感受?你有什麼想法或主張?你希望有什麼樣的未來?你希望做什麼樣的事業?你希望社會變成如何?然後,學生所學的知識與能力,都是他實踐自我、影響社會的力量。

反觀台灣,我們的教育在發展能力與知識上有不錯的成果,能教出和平友善的國民,但是我們卻同時不斷地壓抑、磨滅學生的「自覺」:年輕人不敢奢望自己有影響力,不思考未來的事業,沒有主張,連感受喜好…都好像不正當。

逆轉教育:請先感受與自覺

陳老師決定做她自己的「逆轉教育」:當台灣的老師花大量時間教學生「消滅自覺」,她要反其道而行:讓學生感覺到自己的感受,說出自己的意見和聲音。這件事看起來多麼簡單,其實非常困難。

在她的課程中,重點不放在學術知識,而在於學生在學到知識後,如何選擇與判斷。例如在教「領導學」之後,陳老師讓學生寫「學習日誌」,反芻和思考這些問題:「你想當領導者嗎?你想當什麼樣的領導者?」有同學在日誌中寫「我原本想當外商主管,但我了解領導這回事之後,我覺得要重新思考…」當陳老師看到,她知道這個同學的生命與「領導學」終於發生了一點點關連。

陳老師教「計畫與執行」的課程也很有趣,「什麼是正確的計畫與執行」並不是她教學的重點。

她把同學分好組之後,要同學用一袋軟糖、一袋乾義大利麵,架出「最高的塔」。她給同學20分鐘的計畫時間,接著讓同學用30分鐘「施工」。當然,學生會發現各種原先想不到的情況,面臨「要不要改變計畫」的抉擇。甚至,有一組把塔從桌上開始架,而且還靠著牆角,於是輕易地得到了冠軍。

陳老師告訴學生,「塔疊了多高」並不是重點。這些問題才是這科目的重點:「你對於實作遇到的情況與預想不同,你如何反應?你有沒有承認預估錯誤?當你認為同學取巧,你為什麼不學他?或者,為什麼不要求老師制止他…?你仍然肯定你當時的決定嗎?」

期中、期末考的時間,陳老師不考試,她和修課的學生一對一討論。陳老師會和學生溝通:「我覺得你在這些方面能加強,你覺得呢?這門課有一些授課目標,在不犧牲這些目標的情況下讓你更喜歡上課?」

在期末考的時候,陳老師會和同學聊:「你覺得這門課你學到什麼?如果我給你80分,你覺得合理嗎?如果你希望更高,你可不可以拿出你的學習成果、努力過程說服我?

透過這些活動、對談、反思,學生開始了解自己是怎麼「判斷」,以及自己的判斷方法是否需要調整改變,而且發現「自己的」想法是重要的,是有人要聽的。

最需要的教育:拆牆

每當看到學生在課程中,好不容易漸漸產生「自覺」,陳老師一面感到欣慰,一面也覺得無奈:「如果不是這個體系一開始建起一道厚牆,阻擋和壓制了學生的自覺,那不是更好?我們就不必費盡心思拆牆了。尤其我教商管類的科系,最重要的就是顧客和消費者的感受。但試想,如果你連自己的感覺都感覺不到,你怎麼感覺別人的感覺?」

「回想我在學校學到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我覺得不是課堂上的知識,而是在整個環境中經驗到的事物:文化、價值觀、思考方法。」

作者簡介

謝宇程,執著「人生現場」的研究者;從自然科學轉到社會領域,從公共政策到個人生涯,最後停在「學」和「業」這兩個字上。

「學」 – 學習、教育、取得知識與能力的過程塑造了我們的信念與思維,讓我們用某種方式看世界與自我,甚至決定了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

「業」 – 專業、企業、產業不只關於一筆收入,它決定了我們生活的形貌、也決定我們在世界上造成什麼影響、世界要怎麼對待我們。

科技、經濟、世界現實正在快速變化,「學」與「業」也該快速改變因應,但是,應該如何改?邀請您一起來思考這個時代最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收看最新文章,請訂閱臉書粉絲頁

最新著作《人才,自造者》。台灣年輕人,以及關切教育的讀者,可在本書中找到啟發與行動方案。博客來誠品金石堂,人才自造中!

「學與業壯遊」專欄文章列表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教授 回台 同事 留英
學與業壯遊
學與業壯遊
謝宇程
展開箭頭

謝宇程,執著「人生現場」的研究者;從自然科學轉到社會領域,從公共政策到個人生涯,最後停在「學」和「業」這兩個字上。

「學」 – 學習、教育、取得知識與能力的過程塑造了我們的信念與思維,讓我們用某種方式看世界與自我,甚至決定了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

「業」 – 專業、企業、產業不只關於一筆收入,它決定了我們生活的形貌、也決定我們在世界上造成什麼影響、世界要怎麼對待我們。

科技、經濟、世界現實正在快速變化,「學」與「業」也該快速改變因應,但是,應該如何改?邀請您一起來思考這個時代最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收看最新文章,請訂閱臉書粉絲頁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