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薪水高、福利好,考上正職老師,卻是我夢想路上的一塊大石頭...」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教育趨勢

「薪水高、福利好,考上正職老師,卻是我夢想路上的一塊大石頭...」

「薪水高、福利好,考上正職老師,卻是我夢想路上的一塊大石頭...」
圖片來源:Tsar Kasim@flickr,CC BY-SA 2.0
撰文者:吳曉樂

近日和《成為他自己:全人,給未來世代的教育烏托邦》的作者劉若凡聊天。若凡下了多年的心思,歷經無數訪談和檔案的歸整,好不容易把全人實驗中學辦學至今的風雨,做了一個階段性的收束與回顧。若凡告訴我,在著書過程中,她訪談不少人,在許多故事中進出,她發現到,一個舉止的初衷,與最後收得的成效,很可能均為當事人當初無法意料。最後她做出一個結論:教育往往是事與願違的。

聞言,我實在是不能再同意更多!自己已經見過太多實例。你以為你會得到的,不一定會出現,倒是你沒有想過的,一段時日的沈澱後,反而驚喜地浮現。

多年前,一位學妹找我請教台北幾間學校的風評與科系,她在三所學校間搖擺不定。最後分發結果揭曉,她進了一間從來不曾在我們討論範疇的系所。我問她詳情,她不無委屈地回答,父母堅持教職是鐵飯碗,要她往這個方向去走。換句話說,我們那幾日的討論與比較,在她父母眼中,通通不算數。學妹補充:「他們說,我要是不按照他們的意思,那我北上讀書的房租學雜都得自己張羅,我想了想,也許當個老師也不壞,就順著他們的想法去走,應該也不至於太糟,就半推半就地選了他們指定的學校。」

廣告

近日我又見到她,問她的近況,她說自己正在離家不遠的學校做代理,考正式教師。時節一到,又得拉著一卡皮箱滿載教具,全島巡迴演出。

學妹說著說著,揉起自己的臉頰:「妳看,當初我母親怎有辦法預見,等我唸了四年書再出來,少子化的衝擊,整個教師的職業生態又更嚴峻了。別說正職,光是現在的代理代課,處境就夠膽戰心驚了,減班超額的情況只會多,不會少。我最近不得不想,再考幾年?考到何時該放棄?一年一年過去,自信流失得好嚴重,該設停損了。」

我看著她鬱鬱寡歡的神容,冷不防想起,當初她找我問志願時,我們也絕對無法想到今日會有此番局面。學妹見我也跟著落寞,反而笑著叫我不要介意。她說:「沒關係,是我當初也不夠堅持,誰叫現在的情勢真的變化得太快了。好多原先眾人眼中的夢幻職業正在式微,也出現許多以前未曾想過的職業。我爸媽只是以他們那個年代的想法做判斷,沒有要害我的意思,只是他們沒有想到,事情到最後會是這個模樣。

無獨有偶,曾在一場演講,聽聞一名婦人分享她跟女兒的處境,跟學妹的故事竟有些雷同。她說,當初女兒原先一意要選外文系、大眾傳播系,她跟女兒分析那些科系在就業上可能會遭遇的障礙和瓶頸,之後,她自認是跟女兒「共同」做出了改走師範體系的決定。女兒大學畢業後,也十分順遂地在幾次甄選內考取了正式教職,薪水理想,還有穩定的福利與保障。

廣告

照理說,故事到這應是可以和平收尾,但那位婦人話鋒一轉:「起初我也覺得這一切實在是太順遂了,我也可以暫且放下對兒女的操心。然而,很可能我的女兒真的是嚮往另一種生活吧,她時常跟我抱怨,學校生活時常讓她感到匱乏,覺得自己不是從事真心喜歡的職業。她近日時常跟我討論轉職。我提醒她,妳難道不明白,妳現在打算要放棄的,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位置嗎?萬沒想到,我女兒告訴我,我怎會不明白,我怎可能不知道自己現在連『放棄不喜歡的職業』,都要經歷比旁人不知多少倍的心理負擔?考上,在有些人眼中是幸,對我來說卻是自己搬了一塊大石頭,擋在前往夢想的道路上。

那位婦人看起來既挫折又無奈,她問:「所以身為父母,到底要怎麼做,才是對的?看她每天從學校回來,無精打采的模樣,當初她考上教職的喜悅早已煙消雲散,只剩一堆質疑:我是真的搞得我女兒得多繞一大圈嗎?」

兩個故事,雷同也有差異。若兩個女兒處境交換,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會從此各得所願,一路青雲嗎?怕也未必。

那時我也苦惱於,不知道如何去化解這位母親的愁容。因為那時我還未能理解到,當我們試圖去安排、去試圖給一個人的生命作規劃時,無法得到我們預見的結果,是常態,而不是少數個案。很可能是我們忽略了這個生命有他自己的歷程,他有屬於自己的故事去譜寫;也可能是我們因為自己所處的時代氛圍,讓我們雖有經驗,有時卻也受限於經驗,而無法營造另一種更適切的想像。如同近日火熱的電競,許多人猶停留在戒備、提防的心態,不意在歐美日韓,電競已經逐漸形成一個穩健成熟的產業,不僅有巨大的商業價值,更重要的是,高速演變的經營策略和對團體合作的再詮釋與展現。這恐怕不是那些說出「打電動的小孩,日後會很沒出息」的守舊派,得以想像的宏圖。

最重要的是,當我們以為自己有權力,甚至責無旁貸地得去介入一個個體的安排時,我們更常忘記一件最重要的事:最終的結果是由誰來承擔?若承擔結果的不是我們,那在最一開始,我們真能如此理直氣壯、慷慨陳詞嗎?

每每看到父母們為了孩子們的發展不如所想,不盡如意,或者是因為孩子沒有聽從他們的想法做出選擇,或則傷腦筋,或者傷神,我總不免想,不妨縮小自己在決定中的重要性吧,因有太多因素不在我們所能掌控的。即使我們千方百計地規劃,以為再也周延不過,也會因為他在未來遇見一些人(或者沒能遇見一些人),也或者因為時過境遷,最終沒有出現我們預期的圓滿結果。終究,教育總是事與願違。心想事成的時刻少,不如意的例子比比皆是。也可能世人眼中的不如意只是暫時,日後會在意想不到的機緣水到渠成。

既然如此,願望別給得太深,期許別下得太多,否則屆時的反作用力恐怕難以承受。再說了,沒有誰的生命,是為了取悅另一個生命的需求而存在的。遇見你想看見的,是很大的幸運,但若最終走出你未曾想過的途徑,不妨尊重,甚至靜心欣賞他每一回的嘗試與挑戰。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正式教師辭職 正式老師辭職 老師轉職 國中教師辭職 考老師 教師轉職 教師辭職
鸚鵡眼中的天下事
鸚鵡眼中的天下事
吳曉樂
展開箭頭

台中人。1989年生。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喜歡鸚鵡。

鸚鵡被關在籠子裡,久了會學會開門,希望有一天,更聰明的人也會學會開門。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