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對生涯感到迷惘、對工作產生厭倦?試試「大人版壯遊」吧!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職場修練

對生涯感到迷惘、對工作產生厭倦?試試「大人版壯遊」吧!

對生涯感到迷惘、對工作產生厭倦?試試「大人版壯遊」吧!
圖片來源:Loren Kerns@flickr,CC BY 2.0
撰文者:Bryan Yao
大人學 2015.08.11

最近壯遊(Gap Year)的話題很夯。原因是有位女生在網路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描述她在26歲暫別工作,展開一年環球旅行的壯舉(文章連結)。雖然這篇文章基於某些原因,引發了不少網友的反感,但我還挺想聊聊Gap Year這件事,以及分享我類似的經驗。

一生中能有機會來段Gap Year(中斷學業或工作,去從事截然不同的事情,藉以定位人生方向)是很不錯的。以前一位老美同事告訴我,他大學畢業後對人生很茫然,無所適從。於是就像賈伯斯一樣,跑去印度壯遊一年。他目睹成千上萬印度人,因為缺乏乾淨的飲水衍生出許多疾病。於是他回到美國後,決定攻讀水處理,立志要為人類提供乾淨的水源,一整個就是超級勵志的故事!

至於我自己,沒他那麼屌,但也確實有類似Gap Month的經驗!第一次是在碩士畢業,等當兵的那段時間,我主動跟教授爭取到一個機會,到美國拉斯維加斯一場研討會上發表論文。因為役男不能出國,只能用學術的名義,所以這對我是個難得的機會。後來我在美國西岸待了一個多月,拜訪了幾位親友,那是我第一次去美國,留下很棒的回憶!

廣告

第二次經驗則是在芝加哥拿到碩士學位後,開始工作之前,我在美國到處遊歷一番,其中花了將近一個月待在溫哥華,與定居當地的朋友度過愉快的一段時光。

這兩段經歷對我人生最大貢獻,其實是自信與眼界。第一段經驗其實是我第一次出國,20出頭的我發現原來我自己一人也能在美國到處遊歷,增加了不少自信,對後來出國留學與工作打下了心理基礎。至於在溫哥華那次,則是對當地華人的生活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我認識幾位小留學生,他們英文超爛(居然要我幫忙點菜),整天蹺課(每天都出來陪我玩),卻開著跑車到處把妹閒晃。當時我就得到兩個結論:第一,家裡有錢未必是祝福;第二,我若有小孩絕不單獨送他們出國。

雖然我常寫職場文章,但卻很少提到上面兩段經驗,也不特別鼓勵大家這麼做,這跟那位26歲女生被酸的原因有關:

第一,這件事背後最大關鍵就是「錢」。當時我只是口袋空空的學生,如果沒有爸媽的贊助,還有當地親友提供住宿與招待,我是不可能成行的。即使如此,我也只待了一個多月就回台灣。

廣告

第二,收獲是有的,但未必是職場上的收穫。兩次Gap Month都發生在我的待業期,很OK的。但對一般上班族,如果大膽離職來個Gap Year,耍帥結束後還是得認命做一樣甚至更鳥的工作,那真是情何以堪哪!

第三,你心理可能會想,Bryan這兩段經歷那算什麼壯遊,就是「出國玩一個月」嘛!沒錯,我就是去玩,不用工作,沒有責任,純粹去遊歷。所以我獲得的啟發,也就是獲得獨自在異國生存的自信還有了解當地風土民情而已。這兩項目的,只要請個假出國去自助旅行,也可以達到!

基於以上三點,我想跟上班族說的是,如果你對自己失去信心,對生涯感到迷惘,對工作產生厭倦,與其存錢出國漫無目的地遊玩,不如安排一段不一樣的Gap Year。但這段Gap Year必須達到以下三個目標:財務要能自給自足、對職場發展要有幫助、承擔責任而非恣意遊玩!

這是什麼樣的Gap Year?說穿了,就是暫時放下正職去「打工」。在收入過得去的前提下(但一定要有收入,原因我馬上會說),試著做些你一直想嘗試,或者與你學經歷背景完全無關的「基層工作」,這樣會幫助你重新體會「工作」的意義和本質,甚至「巧遇」你的天賦與熱情,重點是,維持自給自足的狀態!

與兩次的國外Gap Month相比,我的短暫打工經驗其實為我的職場發展帶來更多的啟發,多年後的今天我仍深深受益。

很多年前我去幫助一位長輩將整座工廠搬遷到大陸。我的工作是將殘留設備整理一下,並搬運到貨車上。當時印象最深的,是把好幾台跟我差不多高的工廠用風扇搬到貨車上。一整天下來,簡直累斃了,不但滿身油汙,還有好幾處刮傷流血。回家我沒洗澡,倒頭就睡,但我超級開心,因為我賺到人生第一張500元!

這次打工經驗給我的震撼很多,除了發現錢不好賺之外,我更體會到「工作就是要弄髒手」這件事。在辦公室待久了,我們很容易誤以為光靠電腦與會議室就能完成所有工作。但世界上大多數的事物,仍需要我們捲起袖子,滴下汗水才能成就。這件事,一直到我當上管理顧問,仍無時無刻提醒自己,我會要求客戶帶我去看生產線,帶我去工地,因為我需要回歸工作本質的感覺,而不是紙上談兵!

第二次打工經驗,我到了一家建設公司當助理。白天跟在老闆後面視察建案,看到許多精美的裝潢與設計,非常酷。但回到辦公室後,反差非常大,我必須把密密麻麻的工程圖攤開,一個一個地數鋼筋有幾根,磁磚有幾塊,這樣才能估算建材成本。當時我念的是土木系,班上不少同學覺得念建築系比較帥,整天背著單眼拍照、素描、做模型什麼的,紛紛想轉系。但這份打工讓我知道,光鮮亮麗的工作背後,必定有繁瑣無趣的一面,很多人只靠表面印象就做了選擇,往往伴隨而來的是失落與後悔。

第三次打工是在美國,我幫表哥的高爾夫球具店短暫地顧店。這也是我的零售業初體驗!雖然短短幾小時,但我超級緊張的,很怕有美國人進來問我產品,那我就糗了!沒想到,表哥一離開,就進來一位亞洲臉孔的大叔,我微笑上前,他看了我一眼,突然跟我講起台語!因為感到意外,也因為緊張,我竟沒聽懂他講了什麼。於是就被大叔訓了一頓,說台灣囝仔不講台語怎麼行。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就只好跟大叔說,不然你教我怎麼講。沒想到這位大叔興致一來,就開始跟我用台語對話,還告訴我高爾夫的鐵杆木杆這些知識。聊了好久,中間有美國人來逛店,他還主動幫我招呼,後來我表哥總算回來了,這位大叔就跟我表哥說你這新店員不錯(啥!我什麼都沒做啊~),然後就買了一堆他要的東西走了。

你說這段經歷對我未來的工作有無幫助?當然有啊!我學到第一件事,就是別對你的客戶預設立場,他們有著各式各樣你想像不到的背景與需求,別把他們一視同仁。第二,成功的銷售不在於銷售員自己有多厲害,而在於你讓客戶覺得他們很厲害,客戶自信提高了,自然會給你你想要的回饋!

第四段經驗,或許不算打工,但也值得一提。我爸媽住的社區有一年辦跳蚤市集,大家把不要的東西拿到中庭來拍賣或交換。我家也擺了一攤,而且我懷疑我應該是當天的銷售王!我不但把我們家的東西都賣光了,而且鄰居小朋友見狀還把他的玩具拿來我的攤位寄賣,最後整個市集只有我的攤位前面擠滿了人,而且充滿笑聲,整件事情現在想起來都很爆笑!

話說一開始,逛的人很多,買的人很少,畢竟是跳蚤市場嘛!拿出來的都是些雜物舊貨。但到下午我漸漸發現,會場上出現很多外傭,大概是家事忙完了出來逛逛。她們逛攤位時的眼神,讓我覺得這群人才是真正的買家。為了趕緊把存貨銷出去,我做了一些調整:首先,我把每項產品大大地寫上標價,讓他們一目了然,不用害羞地說中文詢問。第二,我主動用英文跟他們交談,甚至問她們的名字,跟她們閒聊。如果有人拿起貨品猶豫不決,我不會降價,但我會說如果妳買,我就多送妳一個喜歡的東西,自己挑!結果就靠這招,整個場子熱起來了,於是我成為第一個打入東協的台灣舊貨商。隔壁的小弟看到十分震驚,馬上把他的玩具和他爸爸的高爾夫球放到我的攤位上寄賣(他放下東西就一溜煙跑掉了,後來我也不知該怎麼辦)。

我是個工程師,之前從沒賣過東西,所以這件事我學到的可多了!外語很重要是其一,產品的定價與促銷、與客戶的親切閒聊都是銷售的關鍵。但最重要的就是,一旦你能了解特定客層,取得客戶的信任,很多其他廠商都會願意來跟你合作(就像那位寄賣小弟)。這也是我們在《三年後,你的工作還在嗎?》書中提到的「行腳商人」的拿手絕活!

這些打工的經驗,乍看之下與我的正職關連很低(工程師、顧問、講師、部落客),但卻對我的工作哲學帶來深遠的影響。在職場十多年我的感受是,工作的本質其實是非常單純的,那就是:「透過幫助他人,換取生活所需、彰顯自我價值」。這是一個持續不斷的循環,當你自己的價值凸顯了,會有更多機會幫助別人,助人後取得報酬,獲得成就感,進而又彰顯出自我的價值,如此週而復始,不斷循環(這是為何強調要有收入的原因,因為這才是工作的本質)。

但我們工作久了,難免會忘記工作最原始的意義。我們想要社會的肯定、希望公司分紅配股、想著辦公室政治,越想越煩、越想越迷失,進而懷疑自己朝九晚五的意義,緬懷早已消逝的熱情,我們離工作的本質越來越遠,這時唯有「重新開機」,才能讓我們回歸最原始的設定!

「重新開機」並不是放下工作,出去大玩特玩,那是逃避,最終還是得回來面對工作。我們該做的是利用下班時間(或是待業時期),花幾星期或幾個月的時間,去當店員、當服務生、當工廠助理,最好是直接接觸顧客,直接生產產品的基層工作。可以的話,最好與你原本的工作相異,並且與你的興趣相符。透過最簡單的勞動,感受客戶的溫度,觸摸真實產品,借此賺取酬勞,獲得成就感,找回工作最原始的美好!

當我們厭惡或是害怕某件事物,最好的解決方法,不是逃避它,而是反過來掌握它。如果你害怕公開講話,就更不該逃避公開講話,而是學習掌握相關的技巧,進而成為一位演講高手。否則它將成為一塊暗影永遠跟隨著你。對於工作的厭倦在所難免,我的建議是,給自己一個機會,找一個幫助你回歸工作本質的兼差或短期工作,讓自己重新掌握工作充實感。在收入不中斷的狀況下,說不定你會重新燃起熱情,找到自己的新天賦。我認為這才是大人版的壯遊!

-本文獲「專案管理生活思維」授權轉載

作者簡介_Bryan

本名姚詩豪。「大人學」創辦人,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與美國西北大學專案管理雙碩士、識博管理顧問共同創辦人,國際專案管理師(PMP)、甲骨文與微軟認證專案管理專家。曾任紐約市環保署顧問、MWH Global, Inc.專案控制經理,並參與多項大型專案,輔導上市櫃公司導入管理制度。與張國洋共筆《專案管理生活思維》網站並合著《沒了名片,你還剩下什麼?》一書。

「專案管理生活思維」專欄文章列表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對工作感到厭倦 工作迷惘 厭倦 厭倦工作 厭倦上班 工作厭倦
大人學
大人學
Joe & Bryan
展開箭頭

兩位專案管理顧問,以獨到的思維方式與你聊聊生活中的大小事。其實,不管是生涯規劃、人際相處、還是兩性關係,都彷彿一盤棋局,看似凌亂的表象背後,往往都有邏輯的脈絡可循。請跟我們一起,循著Joe和Bryan留下的麵包屑,找到來時路,一步步走出人生的迷霧。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