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轉貼「怒文」之前先問自己兩件事...褚士瑩:你看完內文了嗎?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4/16(二) 晚上7:30直播看這裡!【高效率跨世代管理快論壇】
至頂箭頭

職場 | 心靈成長

轉貼「怒文」之前先問自己兩件事...褚士瑩:你看完內文了嗎?

轉貼「怒文」之前先問自己兩件事...褚士瑩:你看完內文了嗎?
Pascal Maramis@flickr, CC BY 2.0
撰文者:褚士瑩

在台灣不少所謂的網路名人和憤青,每天不眠不休坐在電腦前面,挖掘各式各樣社會不公義新聞事件來轉發的網路成癮者,平均一天都可以輕鬆超過20則。前一則是哪個燒燙傷患者的家屬說了什麼,下一則是哪個前縣長如何掏空,接著又是哪家牛奶沒被抵制,然後圖說寫著類似「這次我真的怒了…..」。追蹤粉絲們的留言也就跟著加碼,怒氣沖天,忙著分享。隔天又是完全不同的20則,哪家無良企業罰款不用繳,哪家報社記者腦殘,強國人在捷運上吃東西,沒出線的總統候選人說了什麼,然後又比昨天更怒了,而且要趕快把這些怒用力的轉發出去,因為明天又有新的怒。

然後這些舊怒,真的就像圖說中的「……」,無疾而終,每一天都像潮水般被新的怒掩蓋。不停地用憤怒來餵養自己,也用憤怒來灌溉社會,這些人晚上睡得好嗎?如果睡得很香甜,那些憤怒不就只是一種娛樂?如果因此每天睡不好,這樣的憤怒人生,最後會變成怎樣?

請容我先說一個故事,這是緬甸當地的創世神話,關於憤怒。

廣告

話說大神創造世界,造完平坦的大地後,覺得景觀有些單調,於是就創造了一些江河湖泊。有一天,大神右手拿著「加邁逢」金缽,左手拿著「工勃擁溫」銀缽,來到馬欽通古海邊,舀起兩缽海水澆到北邊的山頂上,分兩道流下來。右邊變成恩梅開江,左邊變成邁立開江,匯流成為現在的伊洛瓦底江,穿過整個緬甸,通向大海。

接著,大神又舀另一瓢海水澆到大地上,出現了許多溪流、河川和湖泊。

創造了江河後,大神準備在伊洛瓦底江上架橋。這時候,凶神拉約干佐的九個兒子看到了,對大神的創造力十分妒嫉,便千方百計想阻撓大神造橋。

於是,他們騙大神說:「快回去吧,你的幾個弟弟都死了!」

廣告

大神聽後傷心的回答說:「弟弟死了,還可以想辦法彌補。我這造橋工作可不能停。」於是繼續造橋。

凶神的兒子們發現詭計不成功,又再度騙大神說他的妹妹也死了。

傷心的大神聽了回答道:「妹妹過世,還可以想辦法彌補,我的工作無論如何不能停頓。」

第3次,凶神的兒子們又騙大神說他的母親死了。

大神回答說:「只要父親還在,就還可以找到替代母親的人。」仍然堅持造橋。

最後,他們又騙大神:「你的父親也不幸去世了!」

大神聽到這個消息,終於因為悲傷而徹底崩潰了,在悲憤中把即將完工的大橋砸爛,把造橋工具也扔進了伊洛瓦底江,巨大的衝擊力形成了今天的激流跟瀑布。

大神騎上大象趕回家,但是大象走得太慢,心急如焚的大神於是改騎馬。可是大神噸位太重,馬很快就累死了。最後大神只好徒步趕路。

大神匆匆忙忙回到天宮,卻發現家人通通健在,沒有一個人去世,因此非常生氣。「凶神拉約干佐的這9個兒子,竟敢騙我。我要連下9天大雨,讓你們知道我的厲害!」

凶神的兒子們聽到大神的憤怒,卻毫不在乎地說:「下就下啊!別說9天,就是連下9年我們都不怕。我們就在家裡烤火,你能拿我們怎麼樣?」

大神聽到,怒不可遏,於是命令大雨不止,最後淹沒了整個世界。

在緬甸的神話中,上一個世界是這樣毀滅的。凶神的9個兒子9張嘴,什麼都沒有做,只是整天坐在家中烤火,忌妒有能力付諸行動的人,於是惡言盡出。大神最後因為動輒得咎、被搞得喪氣,灰心放棄之後,從來沒有行動的凶神兒子竟還可以悠悠的說:「看吧!終於露出本色了!」

今天讓你血壓飆升、天翻地覆的新聞,隔天忙別的事就忘了。所以對世界有所憤怒的時候,你可以先不要按讚分享,而是先問自己兩件事:

(一)你是否只看了標題?
(二)你有沒有行動?

如果到TED網站,只看到這個標題:「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追尋和平的第一步,先為周遭的不義感到憤怒吧!」你大概會很爽的以為印度兒童人權運動家凱拉西·沙提雅提(Kailash Satyarthi)跟你一樣很怒,「原來我的怒根本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等級的啊!」會因為這樣而洋洋得意也說不定。

沙提雅提在TED上以「謀求和平,惟有憤怒」為題,說的並不是憤怒本身,而是憤怒的正向力量。

如果仔細讀沙提雅提整場演講的逐字稿,就會知道他的重點是如何用一個由憤怒開端的事件,轉變成啟發我們新想法的動力,最後,採取行動。他問觀眾的問題是:「為什麼不把憤怒的力量轉換和利用,創造更美好的世界,一個更加公正和公平的世界?」

並不是怒了就表示自己是好人,演講中,他清楚的區分沒有行動和有行動的憤怒。

「…如果我們被自己限制在自我中心的狹隘的貝殼,和自私的生態裡,那麼憤怒只能轉變成厭惡、暴力、復仇和破壞。但如果我們能夠打破那扇隱形玻璃,那麼同樣的憤怒可以轉變成不可忽視的強大動力。我們可以透過我們天生的憐憫和愛心來打破這無形的框,並且乘以世界各地的愛心,那力量將使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同樣的憤怒,可以轉變成為不同的兩個力量。」

但是只看標題,很容易就會誤以為通往和平唯一的道路,就是憤怒。

讓沙提雅提獲得2014年諾貝爾和平獎的,並不是他的憤怒,而是他的行動。他長年致力的「拯救童年運動」,至今已經救出超過八萬名兒童免受各種形式的奴役,成功的幫助他們身心康復,並且接受教育。

前一陣一個26歲的台灣女生,辭職去旅行一年後,寫了篇「世界這麼大,應該去看一看!」,明明是一個透過旅行的行動、來認識自己、認識世界的人,卻引起嫉妒的凶神兒子們群起謾罵。

我不認識原作者摸泥可,也不認識罵她的人,但是凶神的兒子啊!你們用髒話罵完那個自己努力存錢去實現夢想的人,質疑她對自己的土地做過什麼之後,開始說你多麼知道騎在台17線上會經過冒著白煙的工廠,騎在台63上會經過海水倒灌之後變成汪洋的農田,騎在台11線上會經過多少沒有醫院藥局但年齡結構卻都高於60歲的城鎮,騎在台2線上會經過多少被建商綁死的土地,走台1線會橫貫所有台灣西岸醜陋的大都市,從中橫公路騎上合歡山會在路邊看到很多垃圾,南迴過台9線到台東的路上會經過很多弱勢家庭、師資嚴重不足的小學。

但請問你除了整天一直騎車,除了自己覺得什麼都知道,有專業長期奉獻於環境改善嗎?有用捐款支持醫療專業人員下鄉嗎?有報名加入Teach For Taiwan嗎?在中橫公路上有因為看不下去而停下來清理垃圾淨山嗎?真的都有嗎?那很好,我幫你按讚,但是不管有沒有其他人看到,別人有沒有按讚,都請持續下去,並且要鼓勵、啟發其他人也能夠每天、長遠地做下去。

馬丁·路德·金說過的名言中,我最喜歡的是這句:

「歷史將會記錄,在社會轉型期,最大的悲劇不是壞人的囂張,而是好人的過度沉默。(History will have to record that the greatest tragedy of this period of social transition was not the strident clamor of the bad people, but the appalling silence of the good people.)」

要躲在網路裡面、群眾當中,當凶神拉約干佐的九個兒子之中的一個,真的很容易,但當付諸行動日夜造橋的大神很難,沙提雅提也只有一個。

所以要如何面對網路中那個呼之欲出的凶神兒子化身呢?我一個老朋友可風說得好:

「…在一朵朵念念相繼的想法上止步觀看,覺知怨恨、憤怒、憂心丶恐懼、不安、焦慮,從來不來自於外在仼何人丶事丶時、地、物,而是有個一切不足的我,不但正在不斷放大咆哮和要求,並且還非常灰暗瑟縮地拒絕被祝福。」

面對這些負面的情緒,她自己有5個謹守的原則:「今日不生氣、不擔心、感激一切、供獻己力在工作上和善待人。」

就像她說的,雖是非常簡單的原則,但仔細想想,其實好幾項是不容易做到的。相對來說,發怒簡單多了。

沙提雅提訪台時看過他本人的,都發現他溫文儒雅,完全不是個老憤青的模樣,只因為他的憤怒不是咆哮,而是像加鹽的熱奶油那樣,甜美地化在每天準時出爐的正面行動裡。他溫柔堅定的說:「憤怒,存在每個人的靈魂裡。如果你憤怒,請將憤怒轉為行動,創造更公平而美好的世界。」

這是標題沒有說的話。因為標題這樣下就沒有點閱率了,但並不代表它不重要。

褚士瑩

國際NGO工作者,專業訓練來自埃及AUC大學唸新聞及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曾在緬甸北部撣邦主持農業轉作計畫近十年。2012年後轉任美國華盛頓特區國際金融組織的專門監察機構BIC(銀行信息中心)緬甸聯絡人,開始訓練緬甸的公民組織監督世界銀行及其他外國政府對緬甸的貸款及發展計畫。除協助多方停戰協商,設計戰後重建之外,也意識到真正的改變必須來自教育,讓下一代開始接受多元社會,改變衝突的本質,因此從2015年開始,著手在當地成立一個以哲學思考為主的兒童繪本出版社。

回台灣時,他跟在地的NGO工作者,一起關心客工、新移民、部落、環境、教育、社區營造、農業、自閉症成人、失智症家屬的支持。中文出版品包括「1份工作11種視野」等近50本。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怒文 褚士瑩 憤怒 大神
追夢,和你想的不一樣
追夢,和你想的不一樣
褚士瑩
展開箭頭

國際NGO工作者,專業訓練來自埃及AUC大學唸新聞及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曾在緬甸北部撣邦主持農業轉作計畫近十年。2012年後轉任美國華盛頓特區國際金融組織的專門監察機構BIC(銀行信息中心)緬甸聯絡人,開始訓練緬甸的公民組織監督世界銀行及其他外國政府對緬甸的貸款及發展計畫。除協助多方停戰協商,設計戰後重建之外,也意識到真正的改變必須來自教育,讓下一代開始接受多元社會,改變衝突的本質,因此從2015年開始,著手在當地成立一個以哲學思考為主的兒童繪本出版社。

回台灣時,他跟在地的NGO工作者,一起關心客工、新移民、部落、環境、教育、社區營造、農業、自閉症成人、失智症家屬的支持。中文出版品包括「1份工作11種視野」等近50本。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