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課綱爭議》請問到底為什麼要強迫下一代讀「符合官員偏好」的教科書?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教育趨勢

課綱爭議》請問到底為什麼要強迫下一代讀「符合官員偏好」的教科書?

課綱爭議》請問到底為什麼要強迫下一代讀「符合官員偏好」的教科書?
攝影:程思迪/商業周刊
撰文者:楊少強
經濟學了沒 2015.06.17

近來教育部的課綱微調一案,掀起親中、本土兩派不同的爭論。以下由經濟學的角度來解釋課綱問題。

課綱問題的關鍵,不在親中或本土,而是誰來付代價?市場交易是每個人自付代價,也就是「自己造業自己擔」。在書籍市場,不管我想看中國或台灣方面的議題,我都可以買書來讀,我犧牲的是我自己的時間與金錢。對出版社來說,他們決定出哪些書,也是自己付代價,大賣或滯銷也是自己承擔。

若某些專家心血來潮,鼓吹政府弄一個「出版綱要」,談中國近代史的書須討論六四天安門,談台灣本土的書須加入二二八。出版社就要耗費資源,在書裡加進這些內容,倘若書因此滯銷也是出版社承擔。讀者則要花時間金錢,去讀那些綱要裡的東西。客觀結果是出版社與讀者付代價,去滿足那些制訂綱要的專家官員偏好。這就是「自己造業別人擔」。

廣告

教育部的課綱微調也好,或希望加強台灣本土意識的反課綱微調也好,都是這種「自己造業別人擔」。不管這些人是想加強中國大陸或台灣本土的內容,付代價的都不是他們。出版社和學生要為此耗費資源,去撰寫閱讀這些課綱裡的東西。這不也是別人付代價,來滿足這些專家官員的偏好嗎?

那些有權制訂課綱的專家官員,不管他們是親中派或本土派,他們都不須承擔決策的後果。這和政府投資扶植特定產業一樣。既然這些專家官員花的是納稅人的錢,失敗了又不用負責,他們有什麼誘因去找出對社會最有利的產業?同樣的,那些訂課綱的專家官員不須自己付代價,他們又有什麼誘因去訂出對學生最有利的課綱?

支持課綱的人士或許會說,學生年幼無知,有必要讓學生學習正確的知識,因此須制訂一個標準,出版社才能據此寫出正確的教科書。先撇開什麼才是正確知識不談,就算沒有課綱,有出版社會故意去撰寫充滿錯誤知識的教科書嗎?他們難道會寫出「太陽繞地球轉」、「二二八不存在」這種內容嗎?這種教科書誰會買來用?

出版社當然可以故意傳播錯誤知識,但付代價的將是他們自己。就如讀者也是無知的,報紙當然也可以故意刊登假新聞,但其他報紙就有誘因提供正確訊息來吸引讀者,那些造假的報紙最後就被淘汰。同樣地,傳播錯誤知識的教科書,最後也會被正確的教科書淘汰。

廣告

更進一步的問題是:什麼才是正確的知識呢?以前人們認為太陽繞地球轉才是對的,於是教育以此為準。後來科學家發現地球繞太陽轉才是正確的,於是教育又改成完全相反的方向。這說明了不同時代有不同的正確知識,現在人認為是對的,以後人可能認為是錯的,教育的內容就要隨機應變。

但什麼樣的體制,能造就出適合當代正確知識的教科書呢?假如政府制訂課綱,那些專家官員即使所學早已不合時宜,他們仍會把這些錯誤知識寫進課綱變成教科書,強迫別人學習,以維護自身利益。過去中古歐洲的教會,不就是如此堅持「太陽繞地球轉」這套知識,以致延誤了科學進步數百年嗎?

如果沒有課綱,每個人想寫什麼樣的教科書,由他自己決定,每個人寫的東西在市場互相競爭,最後將是正確知識把錯誤知識淘汰。因為市場是最不保護既得利益的:不管產品是誰做的,不管話是誰說的,只要產品不好用,只要話不合邏輯與事實,它們終究會被更好用的產品,更符合邏輯與事實的言論淘汰掉。

若想隨著時代變化傳播正確的知識,那最好的課綱就是「沒有課綱」-教育部根本不用搞課綱,因為這只是在維護那些專家們的既得利益。市場競爭會把更符合這個時代所需的正確知識淬取出來。

課綱爭議不是如何微調的問題,而是課綱由誰付代價,以及是否有其他機制比課綱更有效的問題。這也是理解當前課綱爭議的另一個角度。

作者簡介_楊少強

台大經濟系、經濟研究所畢業,以爬梳有趣論文為興趣,自娛兼娛人。擅長專題研究,曾獲「兩岸新聞報導獎」及「卓越新聞獎」等數個新聞報導獎項。

「經濟學了沒」專欄文章列表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爭議 官員 課綱 強迫
經濟學了沒
經濟學了沒
楊少強
展開箭頭

其實,生活中無處不是經濟學。本專欄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貼近真實生活的經濟現象,涵蓋時事議題、經濟成長、投資預測甚至職場兩性,以一篇一主題方式,提出有趣的發現和統計。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