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為了找尋在尼泊爾地震失蹤的年輕人,出動4支隊伍地毯搜索...」以色列是這樣對待國民,台灣呢?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教育趨勢

「為了找尋在尼泊爾地震失蹤的年輕人,出動4支隊伍地毯搜索...」以色列是這樣對待國民,台灣呢?

「為了找尋在尼泊爾地震失蹤的年輕人,出動4支隊伍地毯搜索...」以色列是這樣對待國民,台灣呢?
圖片來源:dreamstime_l_42748266
撰文者:吳維寧

第一次聽到「歐爾」(Or Assraf )的名字,是在4月28日的晚間新聞中。

那一天,以色列最大的民間航空公司"EL-AL"在政府承租下,載著216名地震時正在尼泊爾旅行的以色列公民回到國內-在4月25日的地震後,這已是第四批被政府專機戴回到以色列的公民,也是人數最多的一批。旅行的人歷劫歸來,機場內眾人歡欣鼓舞,接機畫面溫馨讓人感動得流淚。然而,也去尼泊爾登山的「歐爾」,並沒有在回程的旅客中現身。根據以色列外交部在28日的報告中,上千名在尼泊爾旅行的以色列公民只剩16名尚未聯絡上。

歐爾就是那16個中的一個。

廣告

在機場欣喜落淚的氣氛中,歐爾的母親「歐莉特」高舉著大大的牌子,上面寫的「誰曾看到毆爾.阿斯伐夫?在尼泊爾藍塘附近?」母親的神色疲憊、臉色凝重,接機群眾多日對於親友身陷災區的擔憂與焦慮,像是全部丟落在她單薄的身軀上一樣。在周遭歡笑的氣氛中,讓人感到無比的沉重!

歐爾今年22歲,是個普通到極點的以色列青年。唸完高中後就直接去當兵。在去年夏天以色列與哈馬斯的那場戰爭裡,他受了傷退休。退伍後養好傷,他也跟大部份的以色列年輕人一樣,在上大學或正式工作前展開環球之旅。有些人去東南亞,有些人去南美洲,有些人則選擇了印度以及尼泊爾。喜好登山的他選擇在冬意漸退之時,在尼泊爾進行旅行。

歐爾是如此的普通,普通到如果不是他母親舉牌時的落寞,除了他的親朋好友,沒有人會多去注意他一點。

兩天後,4月30日,在尼泊爾大地震後的第五天,以色列外交部再次發表災區國民現況報告,公佈原先16位失聯的以色列公民中,只剩「歐爾」沒有消息。

廣告

4月25日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附近發生芮氏7.8級超大地震,由於人口密集,加上是登山的旺季,遊客極多,政府第一時間預估死亡人數會超過五千。

歐爾在地震之前最後現身的地方是尼泊爾的藍塘(Langtang),那是尼泊爾第三熱門的登山地區,主峰高度為7246公尺。這裡不少地點有都有土石流與地層滑動的狀況,地震之時,還有雪的地方容易造成大雪崩,有些地方還會有巨石滾落,跟台灣中橫颱風過後一樣,一不小心就會被巨大滾落的石頭砸到。

而在地震之後,偏遠山村對外的交通與電子通訊全部中斷。很多村子道路與橋樑都塌陷,人進不來也出不去。在這些地方,地震中倖存下來的人馬上面臨到斷水斷糧的問題,更沒有太多基本醫療用品。而4月底的氣候仍然不穩定,又是下雨,又是冰雹,加上餘震頻傳,不管是村外的救援小組,或村中活下來的居民,要動員組織去找一名失蹤於山中的人,根本就是強人所難的「不可能任務」!

而尼泊爾遍地殘墟,百廢俱興。還有很多人困在山中需要救援、還有很多受傷的人在路旁哀號等候醫療。而以色列政府在地震之後,只花了5天的時間就聯絡上將近上千名在尼泊爾的以色列公民,滿足他們所有的食物、安置、醫療需要,專機把大家都送回家。

在這個時刻,如果你是一個國家的主政者,你會願意花多少心血與金錢尋找這一個登山後失蹤的默默無聞的年輕人?你會不會認定他自己跑到危險的國家,從事危險的登山活動,本來就要自己承擔一些風險?難道國家還要花人力與金錢,大海撈針似的找他?

然而,4月30日那天,以色列外交部長利得曼告訴記者:「我們會做任何事把他帶回以色列」。

利得曼說到做到!以色列政府花錢向尼泊爾或中國、印度政府租用直昇機,到「歐爾」最後失蹤的地區上空搜尋。如果「歐爾」還活著,只是被困住,或是受傷難行,不斷飛過的直昇機應該會讓他設法求救。除了直昇機,在加德滿都設置野戰醫院的以色列救援醫療軍方,也派出了專業的搜救小組,進到藍塘地區,在「歐爾」最後出現的地區,一寸地一寸草的搜尋。

在這個時刻,如果你是當事者的家人,你會怎麼做?焦急的在家等候國家的救援結果?向上天救助?到搜救現場等候?

歐爾的父親在28日的機場中,瞭解無人可以確定兒子的生死之後,馬上帶著他在以色列組起來的志工搜救團,飛往加德滿都加入以色列軍隊的搜救行列,加上另一支以色列的民間救援小組,一共有三個以色列團隊積極的尋找歐爾。

他們知道時間很緊急,四月底藍塘還是很冷,一天救不到人,兒子生存的機率就大降許多。 而在這個時刻,如果你是歐爾的親朋好友,或是部隊的兄弟,你會怎麼做?打電話向他父母致意?在臉書上留言表示關心?

歐爾軍中部隊的夥伴們,在歐爾失蹤之後密集的聯絡了幾次。年紀都在24歲上下的他們,退了伍之後有人已經結了婚有小孩,有人正在唸大學,有人開始工作…。這些年輕人退伍沒有多久,經濟狀況都不怎麼樣。但他們也不管搜救歐爾是誰應付的責任、已經有多少人在搜救,只是因為擔心歐爾的生死,他們決定自己行動。他們各自收了行李,自行掏腰包買了1200美金的即期機票,請了假,吻別家中妻小,來到加德滿都,成為搜救歐爾的第四支隊伍。

就這樣,在這個時刻,只是為了一個登山時碰到地震而失蹤的年輕人,只是因為他仍有些微的生存可能性,這個民族的政府、民間、親人與朋友,放下人生中其他重要的事情,不計較付出的成本效益為何,全心全意的搜尋…。

每天看著電視與媒體的報導,我會覺得媒體與讀者都已經把自己投射在歐爾身上:我們都希望我們如果有天出事了,我的家人,我的朋友,我的政府,都可以像對待歐爾一樣對待我,就算我只是個有些大膽,有些衝動,沒有什麼錢,沒有什麼名氣,只是個勇於冒險的年輕人…。

5月3日,這支由歐爾軍中部隊夥伴自行組識的搜救部隊,繼續在雪崩不斷的藍塘山區,冒著生命危險搜尋。他部隊的指揮官靠著歐爾在戰爭中受傷的傷痕,認出了他半埋在雪中的屍體。歐爾在地震的當天快樂的出遊,地震時他碰到綿延300公尺的大山崩,他只要再跑100公尺就會安全了,然而他還是跑不過雪的速度,被埋進雪裡…。

因為氣候不穩,地形危險。部隊小組一度評估是否應該要回頭補充更多的救援器材,或是另找更專業的救援單位來挖出他的屍體。這時,他們碰到選擇上的兩難。

在猶太文化中,人死後要埋在愈靠近耶路撒冷的墓地愈好,要有屍體。這樣天使來了才會認得出你,把你帶上天堂。而現代以色列社會,已將這個習俗轉化成對於死者家屬的最大安慰。死於異鄉的族人要帶回家鄉埋葬,讓活著的家人可以陪在旁邊,可以安心。因而在過去數十年的戰爭中,曾經發生過不少次以色列政府用戰俘交換以軍士兵屍體的事件。

像是2004年,以色列就用436名阿拉伯戰俘與真主黨交換一名以色列活著的上校與三名士兵的遺體。對於政府而言,不管是活是死,把孩子交回到父母身旁,是他們要負的責任。

戰爭中如此,海外救難上也是如此。

深受猶太文化與以色列建國精神影響的歐爾的軍中兄弟,做了多次評估後,決定要冒一些險,當場把屍體挖出來。氣候不穩,雪崩隨時可能再發生,他們如果不馬上行動,搜救人員可能會因為氣候狀況而被撤回;而如果再次雪崩,鬼才知道歐爾的屍體要到何時才能重見天日!

歐爾的軍方夥伴用繩索一個綁一個、一個拉一個,小心奕奕的將他從雪中拉出來。然後,把他放上擔架,一邊通過巨石區,一邊期待老天爺行行好,別讓山上的巨石因雨而突然滑落砸到他們。在前往最近村莊的路上,他們用衛星手機發了短訊給歐爾的母親,告訴她:「這是我們跟我們摰友的最後旅程。我們會把他帶回妳的身旁!」

5月5日晚上,歐爾的父親與軍中好友帶著歐爾回到以色列。5月6日,歐爾下葬。上千名以色列民眾參與了葬禮。

也參與歐爾救援工作的以色列民間組織「IsraLife and of Ichud Hatzalah」理事長在葬禮上傷心的說:「我們每天努力的搜救,多麼希望看到他活著回來。但至少讓我欣慰的是,我們救援活動至少讓他能有一個適當的猶太葬禮。」

葬禮上,大家哭紅了眼,但心中對於這樣的結局有些滿足。一條年輕生命值多少錢?值得多少人的關注?值得政府與民間花多少心思與努力?

重點是,最後,大家把他帶回家了!

歐爾只是個默默無名的年輕人,不幸的意外死於80年難見的地震大雪崩之中,成為這場地震中唯一的以色列罹難者。然而透過他的生與他的死,我看到了國家對於公民的積極照顧、看到了父母對子女無私的愛、看到了同儕之間超越生死的深厚友誼。

他的故事,是個哀傷的年輕生命的凋零故事,但,也是個屬於愛的故事!

作者簡介_吳維寧



吳維寧,台灣雲林人,台大研究所畢業。曾任高中老師,教育部政次秘書。

大學畢業適逢「教改運動」興起,開始改入教改行列。曾任「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研究助理。兩年內細讀台灣教育改革過程以及民間學者提出的改革大方向-諮議報告書;之後任職高中老師以及教育部政次秘書,一路觀察台灣教改方向的發展與政策落實的差距。

2005年遠嫁以色列做為外籍新娘,重新學習新語言與新文化,繼續認真觀察以色列的教育哲學與政策。育有三女。目前為以色列幼教教師,教導從四個月到大班的學前年齡兒童,並參與園內行政管理與帶領新教師的工作。著有「孩子,我要你做自己」一書,為「人本教育札記」專欄作者,並不定時為國內媒體撰寫以色列教育與文化政策相關文章。

「台灣媽媽的以色列教養法」專欄文章列表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失蹤 尼泊爾 年輕人 地震
台灣媽媽的以色列教養法
台灣媽媽的以色列教養法
吳維寧
展開箭頭

吳維寧,台灣雲林人,台大研究所畢業。曾任高中老師,教育部政次秘書。

大學畢業適逢「教改運動」興起,開始改入教改行列。曾任「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研究助理。之後任職高中老師以及教育部政次秘書,一路觀察台灣教改方向的發展與政策落實的差距。

2005年遠嫁以色列做為外籍新娘,重新學習新語言與新文化,繼續認真觀察以色列的教育哲學與政策。目前育有三女,為以色列幼教老師,負責帶園,訓練新進師資。著有「孩子,我要你做自己」、「猶太媽媽這樣教出快樂的孩子」等書,為「人本教育札記」、「商業周刊」、「英語島」、SOSreader、「親子天下嚴格部落格」…專欄作者,並不定時為國內媒體撰寫以色列教育、文化、政策相關文章。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winnieil/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