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學校與產業嚴重脫軌,也許不必期望教育部,而是.....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4/16(二) 晚上7:30直播看這裡!【高效率跨世代管理快論壇】
至頂箭頭

職場 | 教育趨勢

學校與產業嚴重脫軌,也許不必期望教育部,而是.....

學校與產業嚴重脫軌,也許不必期望教育部,而是.....
圖片來源:John Liu@CC BY 2.0
撰文者:謝宇程
學與業壯遊 2015.04.30

在大學的時候,我就讀工商管理系,也是台大最「商管」的科系;那段時間,我對於所有「商管雜誌與書籍」相當排拒,一點興趣也沒有。

那時候,我心中對商管書刊有一系列評價:

1.總是報導那些大老闆、有錢人,根本是鼓勵貪婪、崇富的風氣。我不認同。
2.內容常常是吹捧大老闆或成功者,強調他們多麼仁慈寬厚,有多少堅忍或勤奮的美德 -- 在我眼裡根本是馬屁文集無異。
3.很多的成功,背後都有運氣的成分,甚至都有見不得人的那一面,報導出來「成功故事」,根本就在公關目標下已經挑選或美化過的版本。
4.討論事業如何經營,討論哪裡有商機,是那些大老闆、有錢人,至少是管理階層才需要管的事。我是哪根蔥,看這些何用?

從大學開始,這些想法在我心裡藏了十幾年。我向來對商業書刊毫無興趣,在書店,我從來不逛這個區塊,在網路上,我也從來不點閱相關網頁。雖然是商管科系畢業,但是我對商管領域一直沒有好感,所以在畢業後我也完全不考慮在一般企業工作。

排拒的原因,部分對,卻不全對

廣告

大約半年前開始,我因為想深入了解教育的影響,開始思考一個問題:那些值得尊敬和羨慕的人,是經歷什麼樣的教育歷程?他們如何學習,讓他們達成後來的成就?

那些我所想了解的人,也許並不在台灣,即使在台灣,也不見得有閒工夫和我見面喝下午茶,我該如何了解他們的過往生平?想來想去,我發現商管雜誌是個資源 -- 雖然我心中印象不好,但畢竟其中有大量人物故事,可以提供我基本的資料,作為研究的起點。

從半年起,我開始讀商管書籍,並且蒐集了近4年近400本各種商業類雜誌,找尋我所需要的素材。

半年來的閱讀經驗,頗令我意外。讓我覺得有料、有益、有啟發性的書刊與報導,比我想像得多,有時候閱讀時發現和想到的東西,甚至令人激動到必須到窗台前深呼吸冷靜。我開始發現:原來我當時排拒看商管書籍雜誌的原因也沒有錯,但可能只是全景的一小部分。

廣告

如果今日的我,有機會回到大學時代,和當時的謝宇程聊聊,我有好些想法希望讓他知道。

看到財富,請同時看到背後的貢獻

看到一個人有錢就厭惡他,或者,看到一個人有錢就崇拜他,其實這兩種心態同樣是對金錢的病態執著,同樣是先入為主的思考模式。

其實,非常非常少人,僅僅因為貪婪和無恥就足以創造富裕。經營販毒、黑槍走私、拐賣兒童、盜賣人體器官致富的案例實在極少,就算有,也不會是書籍雜誌報導的對象。幾乎,在書籍雜誌中報導的人物,他們除了賺錢以外,都某種程度為他人提供服務或貨品,帶來了更好的生活,無愧於他們所得到的財富。

馬雲很有錢,但他自己致富的同時,他創造的阿里巴巴企業,讓全世界買到中國的原物料、零組件,讓中國貧困地區得到貿易機會,全球的產業運作因此更順暢便利。

蘋果的總裁庫克很有錢,離世的賈伯斯生前很有錢,是因為他們製造了電腦與手機,讓幾千萬人方便地使用。確實,他們不是自己上生產線造手機,而是組織建造了一個體系,讓製造哀鳳與哀簿成為可能的事 -- 而這更難。

這是我想要告訴當年的自己的第一件事。

別因為馬屁文句,忽略值得學習的方法

企業家和有成就的人士接受訪問,總會希望記者或傳記作者寫些好話,後者也傾向寫些好句子作為互惠 -- 否則以後沒有人要接受他們採訪了。

所以,在傳記或報導中,確實難免看到一些描述,關於受訪者當年多麼堅忍,企業主對下屬多仁慈,創業家多麼有理想。我在看到這些描述的時候,仍會有點想打呵欠。

但是,我現在已經不會讓這些「馬屁文句」阻礙我看到書籍和文章中更重要的部分,也就是那些做出事業的人,他們做事的那些具體方法、他們培養出能力與判斷力的那些真實過程。

例如,前年的某篇商管雜誌報導了美國最大連鎖中餐集團「熊貓快餐」(全球超過1600家分店),其中描述了創辦人程正昌先生,如何從第一間店,一個客人都沒有白手起家。尤其,面對顧客不滿意時他怎麼做,面對歐美顧客口味偏好不同時,他怎麼做…。

如果當年的我自己能從這類故事中吸取精髓,是不是今日會有些不同?

寫出判斷與行動的道理,正是好作品的特徵

正如好萊塢有爛片也有好片,商管書刊之中,也有優秀的和劣等的。

確實有些劣等作品,除了拍馬屁,除了受訪者的公關效應,沒有給讀者太多思考與學習的空間。這些作品討論得太膚淺,事事都總結到當事人性格多偉大,多麼吃苦耐勞這樣的陳腔濫調,或是歸因到理想、運氣、堅持…這類不著邊際的因素。

但在眾多書刊報導之中,也有不少好作品。我看得出來這些作者在替一般的普通讀者發問:這個人有一番成就的關鍵究竟是什麼,當初的正確判斷是怎麼達到的,哪些做事的具體方法是可以讓讀者學習的?

讀者需要會挑選。優質的商管作品不是為卓越者發聲:看看我,我多優秀多成功。也絕不會在歌功頌德之後,做出這樣的結論「他勇敢地走下去,後來就成功了」。

很希望,當年的自己能學會如何挑選,而非一竿子打翻一櫃書。

年輕人看商管書刊也能學習,只是和大老闆不同

有錢投資的人,有事業要經營的人,或至少在企業中有個單位要管理的人,當然有理由看商管書刊,但是年輕人,至少大學階段以後,要為自己的事業生涯作準備,就有絕對充足的理由開始看商管書刊。

我在說的不是那類「職場生存術」-- 那種討論如何逢迎奉承、如何虛偽隱藏主見,如何面試求職容易成功。我知道這是許多年輕人會看的商管書刊,但這類其實是營養價值最低的。

穿越時空回到過去,我會建議十年前的自己在商管書刊中找這些智慧:

1.研究那些有成就的人如何思考與做事,不但自己學習,而且要找這樣的主管。
2.研究那些有績效的公司如何管理經營,如果自己還沒有要創業,就要努力加入這樣的公司。
3.研究在大趨勢之下,自己的志向和興趣有什麼樣的發揮空間。如果有可能,就不要拿生命換薪水,要做自己喜歡的事,同時得到收入。

倒掉洗澡水的時候,可別同時倒掉嬰兒

英美有句俗語:「倒洗澡水的時候,同時倒掉嬰兒」,意思是為了要排除某些不正確的、沒有價值的東西,同時也排除了那些好的、有益的事物。現在回頭看,我在過去十幾年就是犯了這樣的錯誤。如果我十幾年前看商業書刊,而且知道怎麼看,當年我看向前途,也許不會這麼狹隘、不會這麼迷惘。

有些學校花力氣和資源找產業前輩演講,一年不過十幾次,找到的講者檔次也不見得高。但是在書架上、雜誌中,有幾百個重量級人物的故事,還可以隨挑隨看。

我們都知道學校和產業的隔閡嚴重,而且即使叫破喉嚨,教育部也不會來救我們。但其實,也不必勞駕教育部了。因為這個問題的解方並不神祕遙遠,就在書店入口處、圖書館的一樓期刊室書架上。

作者簡介

謝宇程,執著「人生現場」的研究者;從自然科學轉到社會領域,從公共政策到個人生涯,最後停在「學」和「業」這兩個字上。

「學」 – 學習、教育、取得知識與能力的過程塑造了我們的信念與思維,讓我們用某種方式看世界與自我,甚至決定了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

「業」 – 專業、企業、產業不只關於一筆收入,它決定了我們生活的形貌、也決定我們在世界上造成什麼影響、世界要怎麼對待我們。

科技、經濟、世界現實正在快速變化,「學」與「業」也該快速改變因應,但是,應該如何改?邀請您一起來思考這個時代最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收看最新文章,請訂閱臉書粉絲頁

最新著作《人才,自造者》。台灣年輕人,以及關切教育的讀者,可在本書中找到啟發與行動方案。博客來誠品金石堂,人才自造中!

「學與業壯遊」專欄文章列表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商管書刊 學校 期望 教育部
學與業壯遊
學與業壯遊
謝宇程
展開箭頭

謝宇程,執著「人生現場」的研究者;從自然科學轉到社會領域,從公共政策到個人生涯,最後停在「學」和「業」這兩個字上。

「學」 – 學習、教育、取得知識與能力的過程塑造了我們的信念與思維,讓我們用某種方式看世界與自我,甚至決定了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

「業」 – 專業、企業、產業不只關於一筆收入,它決定了我們生活的形貌、也決定我們在世界上造成什麼影響、世界要怎麼對待我們。

科技、經濟、世界現實正在快速變化,「學」與「業」也該快速改變因應,但是,應該如何改?邀請您一起來思考這個時代最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收看最新文章,請訂閱臉書粉絲頁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