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別人在看喔!」這樣恐嚇小孩,也改不了他的壞習慣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教育趨勢

「別人在看喔!」這樣恐嚇小孩,也改不了他的壞習慣

「別人在看喔!」這樣恐嚇小孩,也改不了他的壞習慣
圖片來源:Squiggle@flickr, CC BY 2.0
撰文者:若松亞紀
暖心讀冊 2015.03.19

以「怎麼做」代替「為什麼」

問小孩「為什麼」,只是生氣罵人的慣用語:「為什麼做這種事!」「為什麼連這種小事也做不到?」

爸媽教養孩子時經常會說「為什麼」。我也常把「為什麼」掛在嘴邊,幾乎變成口頭禪了。各位爸爸媽媽也是嗎?你會在什麼狀況下說這句話呢?

廣告

我常在下面的情境中,脫口說出「為什麼」。

爸媽為什麼動不動就問孩子「為什麼」呢?我通常是因為心情煩躁。「為什麼做這種事?煩死了!」「為什麼?」「怎麼搞的?」這是詢問對方原因的疑問詞。

如果你這樣被人質問,會怎麼回答呢?比方說你不小心把碗打破了,這時如果有人問你「為什麼打破碗」,你會怎麼回答?

你也許會忍不住在心裡嘀咕:「你問我,我要問誰呀……」又不是因為喜歡才弄破的,連當事人都不知道為什麼會把碗打破。

廣告

「因為一時手滑嘛!」「因為太燙了嘛!」被追問之下,只好絞盡腦汁找一個合理的藉口。而且當我們問別人「為什麼」時,經常都帶著怒氣。我每次說這句話的時候,多半都氣到額頭爆青筋了。表面看起來是在問對方理由,但其實是帶著厭惡及憤怒質問對方,聽起來實在很幼稚。

質問會讓孩子害怕,選擇「說謊話」

質問「為什麼」使對方害怕,讓他在情急之下編造藉口。迫使對方捏造藉口後,我們又會再進一步責怪對方:

「這算什麼理由?」「不要找藉口!」冷靜思考過後,我發現這是自掘墳墓,根本解決不了問題,只是在原地踏步罷了。那麼,能夠代替「為什麼」的用詞是什麼?我們一起想想看。

「為什麼」雖然是疑問句,實際上卻在威脅對方。被問的人想找台階下,只好千方百計找藉口。高中上學遲到時,老師生氣地問我:「為什麼遲到?」你猜我情急之下說了什麼? 「因為今天騎腳踏車逆風。」這種離譜的理由。

想當然爾,已經火冒三丈的老師因此更加生氣。被老師罰站在走廊的那一天令我永生難忘。 有其他話語可以取代「為什麼」嗎?

有一天,儂儂又打翻牛奶時,我的處理方式如下:

「怎麼辦呢?」這句話是從一位媽媽朋友那裡學來的。當我這麼問,兩個孩子有什麼反應呢?是的,兩個人拿了抹布來擦地板!雖然他們用乾抹布擦地板,反而擴大牛奶潑灑的範圍,但這和我質問「為什麼」的情況簡直南轅北轍。

你認為其中的差異是什麼?

沒錯,就是改變「疑問詞」,把「為什麼」換成「怎麼做」。用英文說就是以「How」取代「Why」,等於在問孩子「How to」也就是解決的方法。

「該怎麼辦才好呢?」「你認為該怎麼做?」「有什麼方法呢?」有人這麼問你,你會有什麼反應?是不是自然而然開始思考「接下來該做什麼才好?」用「How」來提問,孩子會學著思考該採取什麼行動,引導小腦袋瓜不停運轉,即使他們想出來的辦法,只是把地板弄得更髒也沒關係當你基於某種緣故遲到時,若有人問你「下次該怎麼做才好?」你是不是也會思考今後的遲到對策呢?例如將鬧鐘的聲音調大一點、提早十分鐘出門,或者是找出「順風」的路線。

只要你的對策成功,以後就不會再遲到了。這種做法比破口大罵「為什麼遲到」積極多了!

逼問「為什麼」只會讓孩子學到找藉口搪塞。但是問孩子「該怎麼做」,則是引導孩子採取行動的創意開關!孩子把鞋子穿反了、襪子沒穿好、和其他孩子搶玩具時,這句話都能派上用場,得到比指責更好的教養結果。

POINT:「該怎麼做」能引導孩子進步

「為什麼」只會在原地踏步

「為什麼」是藉口的催化劑

「怎麼做」能把焦點放在

「接下來的行為」

「怎麼做」是啟發孩子創意的開關



以「注意事項」代替「別人在看喔!」

藉由別人來教育孩子,是一種推卸教養。

搭火車時,看到對面坐了一位帶著兩、三歲男孩的媽媽。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第一次搭火車,小男孩興奮不已,穿著鞋子就站到椅子上,想看窗外的景色。如果是你,會怎麼制止孩子呢?那個母親是這樣處理的:「那個歐巴桑在看你,不可以這樣!」

你聽到這句話做何感受?我當時驚訝得目瞪口呆,我的周圍全是男性乘客,歐巴桑顯然是在說我!暫時把「私人恩怨」拋到一旁,我認為這位媽媽的說法有兩個問題:

(1) 怪罪旁人,把教養責任推卸給不相干的人。

(2) 有比威脅、恐嚇更好的管教方式。

我們要制止孩子某些行為時,經常會說這些言詞:「你看!大家都在看你喔!」「那個叔叔會生氣罵人喔!」「你再不乖,警察會來抓你喔!」

因為別人在看所以不可以,因為怕挨罵所以要忍耐。然而,藉著別人來教育孩子適當嗎?希望孩子停止不當行為,理由不該是「有人在看」、「會挨罵」,這種做法很可能使孩子誤解:「如果沒人在看,就可以做同樣的事。」

出門前,與孩子事先預習「禮貌行為」

對孩子而言,第一次的經驗或少有的體驗,部分狀況父母可以事先預料到他的反應。像坐火車穿著鞋子爬到座位上,這是可想而知的行為。因此,事前不妨這麼說:

為了防止「可能發生某些狀況」,先問孩子「搭火車要注意什麼呢?」父母與小孩事前確認,這是防止意外發生的對策。有些事情可以從失敗中記取教訓,例如「碰到熱水瓶會燙傷、爬到樹上,樹枝會斷」等等,但在公共場合為了避免他人困擾,最好不要放任孩子嘗試錯誤。

因此,去醫院、圖書館、超市等場所時,請事前和孩子做好約定。這麼一來,就不容易發生意外狀況。既不需要責備孩子,也不用說別人是可怕的歐巴桑,用陌生人來嚇唬他。你小時候是否也被父母叮嚀過:「不可以跟著陌生人走。」「跟媽媽好好牽著手喲!」這也是父母為了防止意外發生,才對我們這麼說。父母可以直接叮囑小孩,或是像漫畫中的媽媽一樣,給孩子時間想一想。務必讓孩子思考看看:「要注意什麼?」任何人都不喜歡被強迫做某事,但如果是自己主動想起來,就會樂意採取行動。而且,之後再告訴孩子,這麼做「真棒」的理由,這個作戰策略就能奏效。不過,讓孩子思考也要有所限制,尤其是他們的初次體驗,孩子很難想出該注意什麼行為。

沒做過的事,也要先打預防針,舉辦「猜謎問答」

不僅僅是孩子,我自己也是如此。當我蜜月旅行去斐濟的海灘時,導遊提醒我們「小心珊瑚」。但是,生長在北方的我,根本不明白那是什麼意思。珊瑚哪裡危險?該怎麼注意?完全摸不著頭緒。直到腳被珊瑚割傷,我才明白「小心珊瑚」是什麼意思。

同樣的道理,孩子也不會明白他們沒體驗過的事,即使問孩子「搭電車要注意什麼?」孩子可能只會說出「點心最多花一百元!」「衣服脫下來要丟洗衣機」這類天馬行空的回答。

這時候,爸爸媽媽不妨舉辦「猜謎問答」:「搭電車要注意什麼呢?1站在椅子上、2坐在椅子上、3躺在椅子上。」孩子答出選項後,告訴孩子「答對」的原因。「如果穿著鞋子就站在椅子上,座位會弄髒。」另外,為了避免孩子途中無聊,可以在包包裡準備小玩具,例如畫畫的本子或是小玩偶等,都能成為父母強而有力的助手。

POINT:「注意事項」防止不當行為

不要怪罪旁人

讓孩子自己思考「不可以做什麼」

告訴孩子「好棒」的原因

讓自己和周圍的人不被打擾



書籍簡介

書名:教養,從改變說話的語氣開始
作者:若松雅紀
出版社:采實文化
出版日期:2014年7月10日

 



【商業周刊圖書】官方粉絲頁

名人書單、商管心法、高效成長、趨勢新知、精選書摘,所有商業周刊新書資訊、限時優惠都在這!閱讀,讓你看見台灣,掌握世界大未來。

立即加入官方粉絲頁:商周讀書會
看更多書摘:商周讀書會專欄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媽媽 壞習慣 父母 小孩
暖心讀冊
暖心讀冊
出版社
展開箭頭

愛書人來讀冊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