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孩子在學校沒朋友,怎麼辦?爸媽要做的第一件事是...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教育趨勢

孩子在學校沒朋友,怎麼辦?爸媽要做的第一件事是...

孩子在學校沒朋友,怎麼辦?爸媽要做的第一件事是...
圖片來源:r. nial bradshaw@flickr, CC BY 2.0
撰文者:鄭禎樺

媽媽(以下簡稱「媽」):孩子最近回家常說,在學校好無聊,大家都不跟他玩,他已經照著同學的說的去做了,大家還是不喜歡他,不願意跟他在一起。我可以怎麼幫他的忙?

鄭楨樺(以下算稱「鄭」):聽起來媽媽是在煩惱孩子交友的情況。請問您的孩子是多大呢?可以具體地說說他跟同學互動的情況嗎?

媽:小孩讀小學一年級。上一次去學校接他,老師說他緊抓著隔壁同學的手,直到同學手腕發紅,痛得哭了,他還是不肯放手,直到老師大聲喝止。老師請我回家跟他談這件事,我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他說,就是想抓著那位同學的手,我問他知道同學很痛嗎?他不回應,我只好抓著他的手,讓他感覺到同學會有多痛,以後才不會這樣傷害別人。

廣告

鄭:我猜孩子老是被老師告狀,媽媽心裡也不好受。不知道可以怎麼辦,才想到用這種方法。後來有問孩子為甚麼那麼堅持的要抓著那位同學嗎?

媽:我不知道是因為我不會問,問不太出來;還是他不習慣說自己的感受。從以前他就不太跟我說。

鄭:低年級小孩的孩子表達能力沒那麼好,得多點耐心跟猜想,才能拼湊出事情的原貌。也有可能是問的時候,語氣上就透露出對孩子的評價。讓孩子心裡覺得:「反正妳已經覺得是我不對,我解釋也沒有用了。」又或者孩子得分心去面對妳的怒氣,不敢如實的交代事情的原由,怕你更生氣。想幫忙的大人無從得知真相,也就無法幫忙到他。久了,孩子的心就漸漸闔上了,不習慣說了。

媽:你的意思是說我連問的時候,都要小心不要帶有先入為主的想法或情緒喔。這很難耶。

廣告

鄭:是不容易,又或者可以等自己心情平靜了,再找孩子談。

媽:有的時候去學校接他,他的同學也會跟我說他今天又讓誰生氣,已經跟他說過了不喜歡這樣,他還是說不聽。孩子說已經跟對方說對不起,同學便說:「你每次都只會說對不起,可是下次還是繼續這樣做,我才不要原諒你。」

鄭:我猜想孩子的邏輯是:「只要說了對不起,不管做了什麼都可以得到原諒。」並沒有真正理解自己造成別人的困擾,有什麼不好。

媽:這我不能接受。做錯事本來就應該道歉,難道讓他一直錯下去?

鄭:孩子們的相處,本就容易產生誤會、衝突,因為彼此之間是平等的。

我分享一個經驗:有一次帶數想國的孩子們在公園玩時,幾個低年級的孩子玩紅綠燈,小偉從攀爬架上跳下,被當鬼的小湯抓傷了,小湯立刻逃掉,被其他幾個孩子帶了回來。小偉紅著眼眶氣憤地說:「你一定是故意的,指甲那麼尖,我都被你抓到流血了。」小湯臉上有羞愧,也有害怕跟擔心,幾次想躲,都被我兜了回來,站在小偉面前聽他陳述。

我問小偉:「你的感覺是?」「很痛ㄟ!」說著眼淚便掉了下來,一直想躲的小湯,臉上也出現了微妙的變化。我問小湯:「看小偉這樣哭,你的感覺是?」小湯小聲地說:「難受。」小偉寫滿委屈的臉也頓時忿意全退。氛圍不再那麼劍拔弩張,好像可以感覺到彼此的善意。我猜想那當中的差別是兩個孩子都有機會可以跳脫自己當下的情緒,從對方的角度看整件事情,所以不再糾結。

如果大人們不急著做仲裁者,孩子就有機會長出能力如實表達自己、理解對方,進而有能力去面對、修正,與人妥協、合作。

(媽媽陷入沉思。)

鄭:現在回到你的孩子。聽起來他似乎不太能察覺別人已經不舒服或生氣了。我大膽的猜想是當他有情緒,也常常被忽視,或被強迫。

媽:我不太了解你的意思。

鄭:舉例來說,大人常怕孩子餓著,營養不均衡。所以幫孩子添飯加菜,即便小傢伙不願意,也硬要他吃完。孩子就會從過程中接收到這樣的訊息:強迫別人是一件被允許的事情,只要是為了別人好,所以我強迫我的同學、朋友也沒有不對。當然孩子的健康也很重要,這可以另外再議。

人本心理學家佛洛姆在《愛的藝術》一書裡說道:人的本性的最深處,有一種最深沉的需要,就是脫離隔離的狀態;有一種最迫切的渴望,就是渴望人和人之間的融合;有一種最強力的掙扎,掙扎著要捨棄自己的私慾,換取和他人的結合,這就是友愛的根源。愛是這樣一種力量。可以突破和他人之間的隔離。

這幾年帶孩子過程中,我發現在團體中比較怡然自得的孩子,共同點是:他們都被爸爸媽媽愛得透透的,總是被肯定著,因而充滿著自信。與人交往時,能夠協商、能夠妥協、能夠體諒,但也不會為了要贏得友誼,而委屈自己。這樣的孩子身邊總有許多朋友。讓我們先放下爸媽的身分,成為孩子生命中第一個好朋友,以便他將來可以擁有必須有的朋友。



人本教育札記精選


《人本教育札記》試圖用一種較寬廣的視野和角度來解讀「教育」,在掌握台灣本土社會脈動與兼具國際視野下,將教育改革與家庭生活結合,並引導社會對人文生活環境及弱勢族群的關懷與尊重。

每期均含特別報導、教育線上的父母/教師與孩子、教育時事評析等與社會脈動、教育議題相關的討論。對校園現場的描繪、對師生授教與受教心聲的體會、對教學態度與理念的深刻反省、對「人」更真實的理解及對現存社會問題的探討。

《人本教育札記》不在尋求單一的共識、灌輸相同的教化規條,而是要透過辯證與自主思考,為台灣的教育開啟更多元的可能。

「人本教育札記精選」專欄文章列表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沒朋友怎麼辦 孩子在學校沒有朋友怎麼辦 學校沒有朋友 國中沒朋友
人本教育札記精選
人本教育札記精選
人本教育基金會
展開箭頭

《人本教育札記》試圖用一種較寬廣的視野和角度來解讀「教育」,在掌握台灣本土社會脈動與兼具國際視野下,將教育改革與家庭生活結合,並引導社會對人文生活環境及弱勢族群的關懷與尊重。

每期均含特別報導、教育線上的父母/教師與孩子、教育時事評析等與社會脈動、教育議題相關的討論。對校園現場的描繪、對師生授教與受教心聲的體會、對教學態度與理念的深刻反省、對人更真實的理解與整體的呈現、及對現存社會問題的探討。

《人本教育札記》不在尋求單一的共識、灌輸相同的教化規條,而是要透過辯證與自主思考,為台灣的教育開啟更多元的可能。

http://hef.yam.org.tw/product.html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