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夫妻都領月退,還到「國營事業餐廳」點員工餐...且只買一份!台灣人的「省」為何不值得學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財經 | 投資理財

夫妻都領月退,還到「國營事業餐廳」點員工餐...且只買一份!台灣人的「省」為何不值得學

夫妻都領月退,還到「國營事業餐廳」點員工餐...且只買一份!台灣人的「省」為何不值得學
圖片來源:dreamstime_xxl_5008465
撰文者:周偉航
人渣文本 2017.05.18

節儉和節省不一樣。「儉」是一種德行,而「省」則只是一種行為模式,有時不見得是正確的做法,因此「省」通常不會被當作是德行(除非是指「自省」,但那是全然不同的意思)。要說明這種差異並不簡單,但或許可以由我在客家區的真實生活經驗談起。

我在十八歲以前住在苗栗,當時那還是非常純粹的客家區,高中班上有八成以上的同學是客家人,老師也是客家人居多,上課時有時還會無意間切換成客語模式。當然,在這一區就可充份體驗到客家人的「節省」。

雖然客家人總說自己是「花應該花的」、「謹慎理財」,但就我身在其中的感受,只能說某些客家人認為自己「應該花的」,是遠比正常人類所需要的少。像是只給小孩50塊吃一天三餐,或夫妻都有高額月退俸,卻還是天天去國營企業餐廳吃員工餐,而且兩人只點一份。我也聽過麵店老闆抱怨鄰居為了吹冷氣,而在店內賴一整個早上的(客家人早上吃麵)。

廣告

當然,也有另一批客家人不認同這麼省的做法,因此我們總是趣談:「客家人有兩種,一種是很省的客家人,另一種是看前一種客家人很不爽的客家人。」不論自己是否真那麼「省」,我想多數客家人都聽過有關自身族群的省錢神話。或笑話。

身為客家人的一份子,我認為某些鄉親的高度節省行為,其實並沒有太正面的文化意涵:雖然客家人遷入台灣時都是在相對貧瘠的丘陵地區,但也很快發展出特有的經濟作物模式,大多數人並沒有那麼貧困,其所處土地仍足以滋養生息,除了人口有明顯增長地區外,不太需要再次流寓。

少了真實的經濟推力,這種節省只是一種生活形式堅持,也是缺乏「反省」的。許多客家人並沒有「花應該花的」,而是根本不花錢。這種堅持缺乏彈性,只是「為手段而手段」,甚至把手段當目的,是為省而省,至於省那麼多要幹嘛,則沒有概念,這當然是不健康的行為模式。

相對來說,「儉」擁有明確的行動目標,其內在性也就比「省」要來得更強。因此可以這樣說:「儉」是一種樸質的心態,是對生活資源做最有效率與精簡的運用,其外在表現可能是「省」,卻不一定只有「省」。

廣告

許多「省」的人,內心並沒有「儉」,不清楚這樣省為得到底是什麼。而擁有「儉」這種德行的人清楚自己行動的目的性,這種目的性往往和高階的人生目標相關,像是更健康的生活,更自然的環境,或是單純想要累積更多的財產以供投資,而節制消費。知道自己為何而「省」,就不會是「暴走式」的亂省,省過了頭,單純就是小氣、吝嗇、「摳」,完全沒有值得肯定之處。

而在清楚內在目的性的狀況下,人有可能產生出進階的節儉模式。像是近年來流行的「斷捨離」(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執著)或極簡生活風(只留幾件同款式衣服輪著穿),都是把生活需求單純化到最基本的限度。因為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身邊每一樣東西的存在意義為何,反而讓人更自在、更容易快樂。

這類行動不單純是省,因為就即便是「斷捨離」,也會在開始時丟掉大量「你覺得還可以用的東西」,看來一點都不省,也是小氣者所不會接受的。但因為內心追求簡單清淨,去除不當的物欲,反而讓這種「大破」的行動能「大立」之後的人生。

換個角度來看,省的人會因為「不捨」,而留下過多自己用不到的東西,反而造成生活困擾(把自己家搞成資源回收場),也提升了隱藏的機會成本與外部成本。而「儉」是從內心展開淨空,先確定自己的目標,然後依照目標來規劃消費和持有的行動;因為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也就不會亂省一通,而是省所當省,花所當花。

因此真正具備「儉」這種德行的人,買起東西來可能完全不客氣,像是一口氣買六件同樣的襯衫。外人可能會覺得這種消費很過度,但你並不知道,他就打算穿這六件襯衫度過一整個夏天。他知道他在做什麼,而你,很可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夫妻 員工餐 餐廳 國營事業
人渣文本
人渣文本
周偉航
展開箭頭

幼時想當言情小說家,如今在各大學兼課當流浪教師,將來計劃騙一筆錢來開深夜食堂。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