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投資教學

無固定股債比,可隨經理人彈性配置

靈活型基金 年報酬上看10%

撰文者:賀先蕙 更新時間:2015-01-27 瀏覽數:55,873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過去1年以來,靈活型股債混合(Flexible Allocation)的多重收益基金大賣,根據晨星的分類,在台灣販售的靈活型股債混合基金共有4檔(2檔歐元計價、2檔美元計價),其中以德盛安聯收益成長基金規模最大、瑞銀全球戰略配置精選基金次之。然而,雖然同屬靈活型—股票與債券配置沒有固定比重,可隨經理人靈活配置,但這2檔基金的操作策略其實大不同。了解基金的操作方式和特色,也就能幫助投資人做出投資判斷。

先看德盛安聯收益成長基金:這檔基金由於配息率高(2014年初以來,每月的年化配息率皆在8.6%以上)在各種基金討論區和網路論壇上引起投資人的廣泛討論。而討論的重點,就是高配息是怎麼來的?


透過不同投資工具
達成穩定的高配息率

基金經理人傅道格(DougForsyth)接受《Smart智富》月刊獨家專訪時就分析,這個產品的主要訴求是透過各種不同的工具,達到一個良好、可預測的配息率(distribution rate)。

穩定的配息怎麼來?傅道格解釋,這檔基金的收益來源有7個(詳見圖1),包括債息(高收益債和可轉債)、股息、資本利得和選擇權的權利金收益等。其中在台灣市場比較特別,也較不容易讓投資人了解的,就是選擇權的操作。

這檔基金的選擇權操作,是操作「保護性買權」(coveredcall),也就是持有現股的同時,也搭配「賣出買權」(sell call)。這麼做可以想像成把股票出租給別的投資人,在目標價沒有達到前,可以收取權利金,賺取穩定的獲利來源。一旦目標價達到,就得把股票賣給對方。然而,這種操作最大的風險是股票突然地大漲或大跌。以大漲來說,當股票漲過目標價之後,把股票賣給了對方,就得眼睜睜看著股票繼續大漲而自己是空手。等於是為了領取權利金而損失了真正大漲的資本利得,得不償失。而在股價大跌的情況下,若操作不謹慎,有可能賺了小筆的權利金,卻賠上大筆價差。

為了避免以上2種狀況,傅道格解釋,以這檔基金在美國發行7年多的經驗來說,平均只有50%到70%的持股會進行選擇權操作。

「我們只在機會適當的時候使用選擇權。我們並沒有試圖預測股價走勢,我們做的是評估選擇權的價格是不是夠好?」傅道格解釋。

除了選擇權的操作外,這檔基金的另一個特色是在高收益債、可轉債和股票搭配選擇權的3種策略中,尋找「套利」:在每個投資時點,考慮哪種資產能提供最好的收益,就進行增持(詳見105頁)。

不同於德盛這檔收益成長基金操作比較複雜的選擇權和可轉債等,規模第2大的瑞銀全球戰略配置精選基金的工具就比較單純。基金經理人史蒂芬‧萊特(StefanLecher)接受本刊越洋專訪時就強調,這檔基金的報酬來源主要有3:1.由上而下的資產配置的決策;2.貨幣配置決策;3.由下而上的個股挑選。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