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台灣哥倫布 大亞洲戰略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財經 | 商業趨勢

台灣哥倫布 大亞洲戰略

台灣哥倫布 大亞洲戰略
印度新興商業區古爾岡,一群穿著時髦的錫克教徒逛著shopping mall,象徵一個高消費力族群正在崛起。(攝●程思迪)
撰文者:林俊劭、趙維孝
《商業周刊》 第 1486 期 2016.05.04

1492年,42歲哥倫布發現新大陸;2016年,一群台灣年輕人,勇闖伊拉克、緬甸、印度、越南等地,他們說:只要敢跨出台灣,你的能力就會放大100倍!

20到40歲世代淘金地圖,他們如何找到偉大航道?

500年前,勇於航向未知的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不僅替自己創造驚人財富,也幫西班牙突破經濟困境,再創海上霸權。

2016年,實質薪資倒退16年的台灣年輕人該航向何方?

《商業周刊》 與台灣經濟研究院獨家合作,整合超過20份國內外權威機構報告與專家學者意見,篩選出未來10年,最具成長潛力的淘金新戰場,發展出台灣年輕人的「大亞洲戰略」。

廣告

這裡的大亞洲,主要指中、日、韓、港、星以外的新興市場,基於四個理由:地理鄰近性高、啟動成本低、內需市場潛力大,台灣人具備相對優勢。

歐、美、日等先進國家,由於市場成熟,基期已高,成長性有限,還可能面臨衰退風險。

非洲、拉美,雖然內需成長驚人,但因為地理距離台灣較遠,交通與運輸成本高,且文化、語言、風俗習慣與台灣落差大,需要相當的資源與人脈較易著陸。

至於中國,內需市場雖然龐大,且語言文化相似性高,對台灣人來說,卻很可能是一塊看得到但不見得吃得到的大餅,原因是相對優勢不再。

廣告

即將接任國發會副主委、現任台經院副院長龔明鑫觀察,台商在中國一線城市要面臨國際品牌大廠的直接競爭,二線以下城市戰線拉太長,行銷資源難以集中,連錢都不一定收得回來。即便想要靠價格取勝,又有中國本土品牌夾擊。「要打內需市場非常困難!」龔明鑫說。

早年台商移動到中國,是因為語言相通、勞動力低廉,加上對岸政府提供水電租稅等各樣優惠。但許多企業沒有乘機累積研發實力,提升競爭門檻與附加價值,進行產業升級,反而像吸鴉片般沉迷於低成本帶來的利潤,回流的資金則大舉進入房市置產。

這,就是造成台灣薪資16年不漲,房價卻不斷飆升的主因。「不只年輕人,就連企業都在追求小確幸!」104獵才派遣事業群資深副總經理晉麗明說。

我們在印度碰到一位剛從台灣大學畢業、在當地工作的年輕人,也搖搖頭說:「台灣人的國際化,就是到中國。」

中國經濟成長後,台商的成本優勢隨之消失;其本土品牌崛起,與台商爭起內需市場。而馬政府執政8年以來,政策往對岸靠攏,經濟未明顯提升,反倒自去年開始,隨著中國成長趨緩,出口連十五黑。

如今蔡英文政府即將上任,值此新舊交替、經濟轉型的關鍵時刻,《商業周刊》提出台灣年輕人的「大亞洲戰略」,龔明鑫認為,這對台灣未來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事!」

指標一:人均GDP,看消費力道

然而廣義的亞洲包含50餘國,哪些才是未來10年值得台灣年輕人前往發展的新戰場?

我們首先從3個量化指標進行篩選,第一是人均GDP。

根據世界銀行標準,當一國的人均GDP達到1千美元時,代表突破貧窮線,此時中產階級成形,民間消費力道進入成長爆發期。

國際貨幣基金統計,一國的人均GDP從1千美元到3千美元的成長期大約10年。這個時候,民生用品、汽車、住房、金融理財等需求開始浮現,此時進入該市場,邊際成本低且邊際效益高,有機會趁著高成長賺一波。

到了3千到5千美元之間,中產階級大增,經濟活動蓬勃發展,吃好、用好、穿好、住好的需求開始成長。

當人均GDP達5千美元以上,則將進入另一個門檻,若該國政經結構沒有隨之改革深化,產業沒有跟著升級,將陷入「中等收入陷阱」(Middle-Income Trap),意即成長進入長期停滯,無法邁入高收入之列。現在的泰國、馬來西亞、早期的阿根廷、巴西,就是面臨這樣的困境。

▲26歲闖伊拉克 發現下一個杜拜
▲24歲到緬甸 搭上翁山蘇姬改革列車

完整精采內文請見《商業周刊》1486期,全省各大便利商店同步販售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亞洲 關鍵報告 台灣哥倫布 戰略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