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我內心,所看見的宣一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生活 | 美食

我內心,所看見的宣一

撰文者:文‧專欄編輯/廖為舜
2015.02.17

宣一姐長期擔任 alive 專欄作家,一晃眼七八年了,跟讀者們交誼非常深厚。年前傳來在義大利突然辭世,令人深感震撼、悲悽。倉促間,alive 邀請幾位宣一姐好友,寫文章來懷念她,她是一個如此敦厚親切、如此謙讓低調的人,與這個世界交往的時間裡,一定有許多有滋有味的故事與回憶。或許,在地上,這是一種思念;也或許,在天上,這是一種安慰。

王宣一(攝影:李俊賢)

宣一的餃子/陶傳正(陶爸)

認識宣一是因為同在商周 alive 生活版寫稿。我寫旅遊,她寫美食。

廣告

我是個對吃沒什麼研究的人。只要吃飽了,其他的並不講究,尤其是色香味之中,只在乎味。所以很好奇為什麼有人會那麼在乎吃。尤其是宣一,她看起來是個飽讀詩書,文化氣息很重的人,不是應該遠庖廚的嗎?怎麼那麼講究一勺鹽,半匙醋的。

在吃上面,我是個鹹了就拌飯,淡了就加點醬油的粗人。

直到有一次 alive 找了四個人下廚比賽廚藝。我也是其中之一。我的拿手菜幾乎沒有,只好拿出我們山東人的絕活包餃子啦!

我一邊和麵,一邊偷看她。只見她一直盯著看我們四個人各顯神通。直到餃子上桌,她拿筷子慢條斯理的夾起了一個,咬了一半。然後放下筷子,講了一句「油了點。」

廣告

就沒再吃啦!油了點?有那麼重要嗎?我們家吃餃子只在乎夠不夠,從來沒人講究油不油!

這可能就是美食家與普通人不同的地方吧?

每年年前 alive 聚餐,幾乎是我們一年一次見面的機會。今年見不到她了。不過我仍然對「餃子油不油」的問題還是很想知道她的看法是什麼。

親愛的宣一,想吃妳包的餃子與我包的有什麼不同。

王宣一(攝影:李俊賢)

我所懷念的王宣一/胡天蘭(饕姐)

有年端午節前,突然接到宣一電話,說她粽子剛包好,想寄些給我嚐嚐,又擔心我每年一定要嚐很多粽子,讓她舉棋不定,我不假思索的回答,別人家的粽子我可以不吃,宣一妳包的粽子豈能不嚐?電話另一頭傳來她爽朗的笑聲。

不吃甜粽的我,竟被宣一的湖州豆沙粽徹底征服了!見一個人的作品,如見其人品性,宣一的粽子從選葉開始就很講究,身形包的紮實飽滿、線條優美,好火侯讓紅豆沙跟糯米結合的渾然天成。

少言多行的宣一,愛朋友更寵朋友,廚房是她們家最大最寬的角落,每次受邀到宣一家吃飯,詹先生忙著講笑話娛賓,宣一氣定神閒的在廚房打理大家的美膳,我總是纏著她問,今天有沒有蛋捲啊?她用對家裡愛貓的溫柔口吻對我說,有有有!放心啦!

那橄欖球般的蛋捲,我們照著宣一的提醒,用餐刀自中心定位,筆直畫開,只見蛋包如雲霧般朝左右兩邊延伸、擴散,徐徐滑落至米飯邊際,那動人的映像,讓人永生難忘。

宣一就是這樣,看起來嚴肅,其實貼心到底,她的紅燒牛肉跟蛋捲費工費時,因為寵朋友,她總是不嫌麻煩,捨得把最好的分享給朋友,她愛朋友,朋友更愛她,在朋友心裡,她家的餐桌,就是快樂天堂,她的家宴,滋味更勝國宴。

追憶,宣一/葉怡蘭

夜裡突然聽聞消息,著急倉皇不肯信偏又聯絡不上。焦慮不安裡,只能惘然尋出過往隨手拍下的,曾經宣一的料理一遍遍看,追憶,同時祈念能有奇蹟、甚至一切只是誤傳。

其實結識宣一的文字甚早,她的早期小說《旅行》與《懺情錄》等,寫都會男女故事,冷靜抽離但聰穎深刻,是我大學時代很愛的作品──上月她來作客,喝得有些醺然,我心血來潮把已珍藏二十多年的書從架上抽出來給她看,逗得她掩臉大笑說天啊多久前的事啦……

尤其驚喜是她從小說轉向飲食寫作,成就越加輝煌。更沒料到日後因緣際會相識,得能有機會一次次幸運走入她的廚房坐上餐桌,腦海裡不知想像勾勒過多少次的佳餚一一從書頁裡幻化成真實;且果然家學自學淵博精深加之多年旅行累積成開闊視野,道道都是遠超乎尋常家廚規格、融貫東西四方思維技藝均超群的懾人之味,至今追想,猶然銷魂難以忘懷。

即使不在她家而是在外餐聚,每回宣一挑的餐廳、商量點出的菜也俱是一流。出身「國宴級」世家,這幾年宣一對台菜與台味市井小館卻分外情鍾,不管書寫亦或相聚覓食,寫的選的極高比例都是素樸在地但盡得原味真味之作,淋漓盡致展現她於飲食上的獨到洞見以及對這片土地的情感與連結,讓我益發相契折服。

還記得最後一次見面在我家,那回,憐我忙碌辛苦且兼高手在前膽怯不敢上陣,體貼的宣一夫婦幾乎一手囊括大半菜色,在我的廚房中島上魔法一樣變出一席豐盛宴饗;樂得我輕鬆退居副手與食客,一夥人大吃大喝大說大笑大飽大醉,還說定了時間年後各自旅行歸來再敘……

結果,世事無常轉瞬皆空,走得如此匆促突然,一點心理準備也不讓。這下,竟就只能夢裡想裡把盞相會了……

萬分不捨,卻不能不忍淚道別。這些年,失去太多,太明白知曉這憾這傷不可能真正復原,只能放下,同時珍惜牢記過去歡愉種種不忘。

宣一,願好走!想是上蒼也嫉妒也饞著這美味,於是急急喚了妳去。盼在天堂裡應不寂寞,仍能一如以往,樂在妳最熱愛的廚事裡,同樣堂堂擺開大宴,邀得眾神一起,大快朵頤同歡笑。

我會怎樣的記得宣一?/許心怡(愛飯團)

記得,在她家廚房裡的她。

看她和詹爸爸在他家的廚房裡,二個人輪流上菜、說菜、開酒,間歇還要小小較量或酸一下彼此的玩笑,那種樂趣,其實比去所有的 Fine Dinning 餐廳更深得我心,更不要提每一道菜端上桌的時候,我們會聽到許多的故事,有時候是家族的傳統(宣一說:我外婆和媽媽都是這麼做的,每次做這道菜都要花上三天的時間),有時候是他們在某一次的旅行吃到的一個味道的複製(詹爸爸是旅行食譜的創意發想家,連我去墨西哥,都會想著在他家吃到的南美生魚片的味道)。

有幾次更好玩,宣一會笑著說:「這道是我亂做的,最近有想要學米其林餐廳亂弄……」而餐盤裡出現的這道菜明明就是她花了幾天熬高湯,處理了五、六種蔬菜,最後還要加上當天買的海膽做出來的法式凍捲……

記得,帶著我去試菜,尋找好吃老味道的她。 她對老味道,尤其是那種純手工的家常老味道,有種執著的熱情,很怕這些味道會因為世代口味的改變而消失……

她不只一次帶著我去試菜,幾家不起眼但口味道地的老菜,就是為了希望愛飯團可以開團,帶著一些會吃的饕客去,讓這樣通常不太會行銷自己的老味道可以吸引更多的生意。她帶著我,我們會在下午的時段在不打擾店家生意的狀況下,坐在櫃台前喝一碗豬肝湯和乾麵,也曾經在一家台菜小館裡,明明只有我們二個人,卻點了半桌的菜,只是為了可以讓我多試幾道老闆的「手路菜」。

她,比愛飯團有更大的急迫感去搶救台灣可能即將消失的老味道。

記得,談到阿朴時那個寵愛又帶點小小驕傲的 apumama 的樣子(這是她在 FB 上的名字,是她最喜歡的身份吧)

記得她,會帶著早上親手做的蘿蔔絲餅(她說,昨天在烏來有機農場採收的蘿蔔呢,我問,你不怕晒黑啊?)到廚房辦公室來給我們吃,我們的交換食物可能只是一鍋湯,和恩文的吳家紅燒肉,每次她來,貼上 facebook 總要引來一些好吃鬼的妒意。 會一直記得宣一,因為她其實是我心裡一直沒有說出口的,偶像,想像她一樣活得精彩而用力,温暖而總帶著一絲幽默;用食物來撫慰人心,用美食來豐厚我們對時光的記憶。

對她的記憶,會永遠有一道,像她的烙餅上一樣的,金黃色的光。

美食家王宣一 品酒師劉善農 雙達人帶路 品嚐法熊法式料理1(圖片提供:愛飯團)

美食家王宣一 品酒師劉善農 雙達人帶路 品嚐法熊法式料理2(圖片提供:愛飯團)

美食家王宣一帶路 品嚐亞都天香樓杭州菜1(圖片提供:愛飯團)

美食家王宣一帶路 品嚐亞都天香樓杭州菜2(圖片提供:愛飯團)

王宣一《行走的美味》新書簽書會1(圖片提供:愛飯團)

王宣一《行走的美味》新書簽書會2(圖片提供:愛飯團)

王宣一《行走的美味》新書簽書會3(圖片提供:愛飯團)

宣一姊家常照

燉牛肉/馮光遠

2月15日晚上,知道宣一的事情之後,打開手機,點到「訊息」,回到1月25日。

那天,那晚,宣一、宏志家吃火雞,宣一發了則簡訊要我去。酒足飯飽道別時,還帶走一盒他們務農朋友種的小番茄,吃了一個禮拜才吃完。

宣一將會一直出現在回憶裡,這則簡訊,也會一直留在手機裡。

次日,思緒還繞著宣一的事打轉,處理工作時才赫然發現,許多話題,竟然都脫離不了宣一。

先是下午,有事就教大安初中老同學徐一鳴,聊到宣一才想起,她與一鳴是東吳大學中文系同班同學,一鳴講起當初在學校與宣一先後負責校刊的事,不勝欷噓。

晚上,與老友程文宗等人去「滿儎屋台料理」吃飯,我跟文宗說,「我回台北之後,好吃的館子,幾乎都是宣一、宏志指引我,只有兩家小館子,宣一要訂位子還得找我,這家一夜干小店就是其中之一。」我多麼希望,哪天還能夠幫宣一打個電話給老闆阿威,「晚上,幫我留張小桌子,王宣一要來。」

留學義大利多年的文宗說,宣一安息的城市佩魯賈,是義大利著名文化、藝術、歷史古城,宣一的靈魂在此升天,也是有福之人。

十點左右,「貓下去」的阿寬電我,謂待會打烊之後要去我那裡,自從開店,每年春節前,他都會送蘿蔔糕跟兩三樣年菜給我。我手機裡跟阿寬說,「想起宣一的事情,我先去你店裡坐坐。」因為之前跟文宗講的兩家小店,另外一家就是「貓下去」。

這是一個讓人感傷的巧合,一個晚上,我這輩子唯二貢獻給宣一、宏志的小店,竟然都讓我有機會在店裡跟宣一再次道別。阿寬尤其感恩宣一,因為她那本《小酌之家:巷弄裡的美味》,封面上正在做菜的主廚,就是阿寬,「像我們這種小店,也只有宣一姐會花那麼大的功夫來寫。」

朋友當中,很少像宣一、宏志這種「平等」的夫妻。我的意思是,有事要談,找誰,效果都一樣;去他們家吃飯,你得問清楚哪道菜是誰做的,因為兩人都下廚;論閱讀與寫作,一位是才子,一位是才女,不分高下。「平等」,就是這個意思。

只是以後,老朋友聚會,宣一只能在話題裡出現。當然,總是會談到她的那道燉牛肉,幸好,我還有燉牛肉的照片。

宣一媽媽、與江湖上聞風喪膽的紅燒牛肉/吳恩文

很多人以為,我和宣一熟識是因為美食工作,但其實十五年前,當我剛離開電視主播台,在學校進修,還沒有進入美食領域時,二人就因緣際會共同參與了台灣痲瘋病友的慈善募款活動。

當時,她的身份是兒子──詹朴,師大附中班上的媽媽讀書會成員,宣一召集了其他媽媽,把家裡當成工廠,沒日沒夜的製作手工藝品,而我則是活動的宣傳和主持,義賣結束後,我們又共同發起成立了中華希望之翼協會,接手四川痲瘋村大營盤小學,一路下來,沒有間斷,二人再開始以美食交流,那是後面主持廣播節目的事了。

宣一在我們這一群志工裡面,安安靜靜,不多發表意見,但最後總是在關鍵時刻出手相救。她出錢出力出人脈,從沒間斷,我眼中的「宣一媽媽」總是溫暖而堅定,熱情但又理性。十多年來,四川涼山州痲瘋村大營盤小學的孩子們,從幾十人到現在四、五百人,他們都因為這些愛心媽媽無私的守護和照顧,才可以安心念書,平安長大。 後來因為美食活動,我和宣一常常相聚,但她其實極不愛曝光出風頭。那些大堆頭的宣傳活動,或電視通告,她幾乎全都婉拒。所以很多餐廳商家老板,都認不出她。她說,這樣她比較自在,點菜吃飯也沒有什麼壓力。

而我最愛的,還是待在她的夢幻廚房裡,看她和詹爸爸一邊做菜,一邊講述他們的旅遊故事,細細介紹每一項食材及作法,每一瓶酒的故事,都讓我聽的出神。

宣一的拿手菜極多,她會不厭其煩的精製每一道菜,自己煮紅豆,炒豆沙,自己發泡乾貨,蒸佛跳牆,還有,最令我們這群愛吃鬼流口水的紅燒牛肉;當年我還在節目中為這道菜取了一個名字──江湖上令人聞風喪膽的紅燒牛肉。

宣一會把牛腱和牛筋分開處理,牛腱燙過,細細以刀去除筋油,大切三塊。入鍋中,以酒及醬油,燉煮三天,浸汁入味。牛筋也是相同,另鍋處理。直到第三天,牛腱牛筋才併鍋合燉。上桌時,若時間充裕,她還會為每位客人製作蛋包飯,搭配牛腱牛筋和膠質濃稠的醬汁,那真是一道令人銷魂神往的心靈美食。

我何其有幸,時常在詹爸爸和宣一媽媽的餐桌上,當了無數次的陪客,心細體貼的宣一總是一次多準備牛腱牛筋,讓我們還可以打包一份帶回家;我們愛做菜的人,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喜歡看朋友家人把美食一掃而光,所有做菜時的繁瑣,疲勞,在那一刻都會化為欣喜。

宣一走的突然,許多好友都不及話別。這二天,心中滿是不捨,腦中一直揮不去,她推推眼鏡,靦覥又溫暖的笑容。以後,我再也吃不到她做的菜。四川痲瘋村的孩子再也見不到宣一媽媽。台灣的美食界也隕落了一顆如此聰慧且質樸的星星。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味道 媽媽 美食 內心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