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者的處方》

破壞式經營 才能補醫療黑洞

在美國,付得起醫療費用的人逐年遞減,創新大師繼《創新的兩難》後,又在醫療界掀起變革,為醫療服務推出通盤分析,來改進健康照護制度。

美國的健康照護成本,到 一九七○年已接近國內生產毛額(GDP)的七%,二○○七年則上升到了一六%。一般來講,當一個產業的「荷包占有率」以這種幅度增加,我們多半會認為是好事,因為這表示顧客重視那個產業的產品或服務,願意花錢購買。所以,看見美國人把更多所得花在健康照護上面,就某個層面來講,是應該把這些報導看成好事。不過就另一個層面看來,這類報導也令人生畏。以下簡單提出 四點令人心驚膽戰的因素:

一、美國健康照護支出的增長速率,經常高於整體經濟成長。過去三十五年來,全美的產品和服務消費每年平均增長 七.二%,而花在健康照護的金額的成長率則是九.八%。這樣一來,完全無力負擔適切照護的美國人,比例也隨之日漸增加。許多控制總體成本的措施,導致所有人都沒辦法得到便捷、即時的照護──連有能力支付的人也不例外。

二、若是聯邦政府支出占 GDP 的比率保持固定不變,而聯邦預算中的醫療保險成本持續上升,那麼不到二十年,除國防之外,其他所有支出都要被排擠一空。

...本文未結束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